2.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成熟,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产品有销路、企业有效益、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各金融机构纷纷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改善对优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这部分企业的贷款需求能够得到及时足额满足,甚至各家银行纷纷下浮利率竞相争贷。部分优质中小企业资金相对充裕,对贷款的需求较弱,甚至不需要银行贷款;而一些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至于那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由于看不准好的项目和产品,缺乏有效的贷款要件,即使它们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3.企业法人贷款将会减少,自然人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方式
鉴于法人企业难以监控,阿荣旗2013年刚刚成立的包商银行和内蒙古银行等二家支行为寻找资金出路,已逐步开始调整贷款方向,它们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了对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增加了对自然人的贷款。所谓的自然人贷款是用个人财产,其中城镇居民多为住房作抵押,农村居民多采用五户联保形式而产出的贷款,回收比较有保证。由于当地个体私人企业较多,而个人的生产资金和生活资金是混用的,因此这部分贷款相当程度亦可视为中小企业贷款。此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些银行为防范风险,贷款对象已从企业法人转向该企业的几位主要股东,并且以其家庭财产作抵押来进行贷款,他们戏称这是“跑了庙跑不了和尚”。银行认为,作为法人的企业是很不稳定的实体,今天财务报表虚假,明天法人代表变更,后天甚至财产也可能会转移。而个人的住宅则是跑不了的,况且个人的信用也往往比企业的好。把对一个企业上百万元的贷款,分解为若干个几十万元的贷款,贷款回收的保险系数可大大增加。现在,这种贷款方式已经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被不少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进入门槛过低,缺乏一定的社会信用和社会经济基础,人们只好仍把它们当作无限公司来对待。
(二)中小企业贷款中的突出问题
由于金融系统目前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仍然表现为取得贷款困难,这既表现为企业贷款难,同时也表现为银行放款难,其总根源是,企业可供抵押的财产与银行可供运用的资金差额巨大。
1.企业贷款难
企业贷款难是个老问题,过去主要受银行贷款规模限制,而现在则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抵押难和担保难,同时还表现为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1)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免得“礼尚往来”后,碍于情面又不得不为别人作担保,给自己添麻烦;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而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往往是一家企业出了问题会连累一批企业,出现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通常又被认为是社会稳定所难以承受的,使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因此,在阿荣旗各家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的作法是在减少担保贷款比重的同时,大幅增加抵押贷款的比重。(2)基层银行(本文特指国有商业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中小企业借一笔数额不大的贷款至少要办10多道手续,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即使钱到手,商机可能早已错过。一经借到款,一些企业宁肯接受罚息也不愿意办续借手续,免得再经历一番评估、公证、登记等贷款的全套手续。许多中小企业视到银行贷款为畏途,不得已在急需生产资金时选择到地方信用合作社,虽然利息平均要高出10个百分点,但与加上各种手续费后的银行贷款费用相比,差别并不十分明显,效益好的企业完全有能力承担。(3)抵押难。一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二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烦琐、收费高昂。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利率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三是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目前资产评估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短,经常与贷款期服不匹配,企业为此在一个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
2.银行放款难
银行放款难主要表现为不少基层银行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逐渐下降,资金放不出去。造成银行放款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贷款责任人的追究采取终身制,而相应的激励机制却不足。目前银行对从事信贷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很重,一笔贷款的失误即使不是信贷员的责任,也可能使其终身受到牵连,而他们的报酬却与大家差不多,基本上与贷款本息的回收无关,少量的奖金与其责任相比,无论如何都是不相称的。因此本来很吃香的工作,现在有些人却不愿意去做,普遍存有恐贷、惧贷心理。一些信贷员反倒愿意从事党政团、后勤等相对不用负很大责任的工作。阿荣旗工商银行现有员工63人,而从事信贷工作的只有区区7人。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普遍不实。通常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上报税务部门一套,上报银行的又是一套,常常连专门搞企业财务的信贷员都弄不清“庐山真面目”,甚至一个家庭开办好几个法人企业,多头开设账户,多头贷款。几十万元的贷款还比较容易收回,几百万元的贷款可能就会发生问题。虽然恶性诈骗事件十分鲜见,不少企业在正常经营时还比较守信,但一旦遇到市场出现大的波动,这些已经取得贷款的企业多半会以逃废债务的方式将损失直接转嫁给银行,致使银行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资信真伪难辨,“一朝让蛇咬,十年怕井绳”,只好从紧掌握贷款原则。据金融部门反映,目前的企业信用,国有不如集体,集体不如私人。3)维护金融债权难度仍然较大,金融环境有待改善。通过企业改制、申请破产、转产、注销法人甚或一逃了之等方式悬空或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较普遍。阿荣旗2012年新注册成立了一家水果饮品公司——水木清华沙果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以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作为抵押物向当地一家信用合作社贷款90余万元,厂房尚未动工,企业法人便携款逃匿,信用社诉诸法律,却是“赢了官司,赢不了钱”,至今被执行人依然在逃。
(4)基层银行和信用社授权、授信不足。目前各专业银行都按照自己的标准对企业资信实行分类管理,但真正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为数不多,其余企业则属严格控制对象。像阿荣旗这样县级行一笔贷款的授权不过100万元到300万元,少的仅有50万元,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急需的固定资产贷款,则没有贷款权。上级行对企业的了解一般较基层行少,因此办妥一笔权限以上的贷款常常要往返上级行数次,即使对“黄金客户”授信额度内的贷款也是如此。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