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了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偏好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方面,资本家不断的通过扩大社会再生产活动来实现货币的增值过程,社会再生产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家不断地压榨工人,掠夺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加速了资本积累的过程,使得各个部门的生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市场需求达到了饱和状态。同时,频繁爆发的工人运动以及工会的存在使得工人的待遇有了向上的提升,上涨的工资挤压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为了维护资本家的自身利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通货膨胀政策,严重制约了普通工人的消费水平。掌握巨额财富的资本家消费已经达到饱和,工人的消费水平并未得到显著的的提高,这就导致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过度生产的泥潭,并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根据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当消费和投资停滞不前时,政府就可以扩大财政支出来弥补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这就诱发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债务资金源源不断的需求。凯恩斯把这一时期的经济危机归因于有效需求不足,并提出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此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高赤字、高负债的道路。
2.欧洲国家推行高福利及高社会保障政策导致高支出
欧洲国家普遍推行的高福利及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造成国家财政长期赤字并且导致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社会福利主义盛行,欧洲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以高社会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远远超过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政府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自2008年以来,希腊、西班牙等欧盟国家GDP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但是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总支出并未因经济形势的低迷而减少,虽然这些国家政府债务缠身,但是资本主义的民主选举制度意味着民众可以通过选票来实现自己的公民权利,而候选人则需要借助选民的选票来实现统治。民主选举制度使得政党上台前经常在民生上做文章,开出高福利的承诺,政府的财政开支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在维护选民的高福利。
另外,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层次迅速进入老龄化阶段。15—64适龄劳动人口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人口的总抚养比迅速上升,加剧了福利的刚性支出,降低了经济的竞争力与活力。
3.僵化的劳动力市场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从2007年初至2011年底,美、日、欧盟三个经济体的月度失业率来看,欧盟的失业率是三个经济体中最严重的,平均高出美、日约三个百分点。欧盟国家高福利社会制度以及强大的工会力量是造成欧盟劳动力市场僵化的根源。尤其是强大的工会力量下的解约保护性措施,僵化了劳动力市场功能,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意愿,不利于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吸引投资。
近年来由于受到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猛烈冲击,欧盟各国失业人数持续增加,欧盟劳动力市场本土保护主义思想抬头,欧元区国家保护本国就业趋势加强。欧盟各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工人,同时降低福利系统的负担,开始控制移民数量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欧盟各国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和跨国之间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的障碍,降低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制约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二)外在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
1.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刺激政策计划不当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爆发欧债主权危机的外部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引发人们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担忧情绪。欧盟在2008年底通过了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刺激计划,由欧元区各国出资各自用于振兴本国经济,平均出资额达到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刺激计划还确立了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息三大“工具”,甚至还允许欧盟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暂时超标。由于允许特殊情况的存在,导致欧元区国家在加大财政支出时缺乏控制和约束。这些巨额的财政支出到最后都转化为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公共债务,政府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欧洲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债务负担直接引发了这次欧债危机。
2.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助推欧债危机
正常来说,较高的信用等级意味着较低的融资成本,所以信用等级高的国家在金融市场上发行适度的国债是正常的。财政收入是债务得以偿还的保障,当债务总额超过经济生产能力时,就需要选择紧缩的财政政策来保证债务的偿还,如果此时继续举债则应下调信用等级,提高融资成本,政府发出要求谨慎举债的信号,这样就可以降低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但是标准普尔的主权信用评级思路不一样,它在信用评级中强调融资能力。它认为拥有较高主权信用的国家,就会拥有相对较高的融资能力,即使国家在负债率很高时,只要它的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增加,依然具有很高的债务承受能力。 虽然希腊的负债率很高,但标准普尔认为希腊经济前景良好,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标准普尔依然认为希腊是个市场化国家,资源可以有效利用,而且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来应对金融危机,仍然赋予希腊较高的主权信用。终于在经济低迷,债务偿还高峰期的2009年2月希腊主权信用等级遭到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普、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陷入了主权信用评级降低和融资成本上升的恶性循环中。
3.国际投资资本的炒作加剧了欧债危机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投资资本趁机进行炒作:一方面通过做空希腊国债使希腊再融资成本飙升;另一方面,利用欧元的结构性缺陷大量沽空欧元。国际投资资本不断的冲击市场对希腊国债和欧元的信心,从而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投资资本从而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三)根本原因:欧元区内在的体制性缺陷
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分析——以欧债危机为例(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