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悲壮”――解读张爱玲笔下被“锁”的女性:曹七巧
《金锁记》写于1943年,故事的开始,在两个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大嫂三嫂背后的冷言闲语,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语,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铺垫之后,七巧终于出场,一开始就写她因为替二小姐云泽..
一生的“悲壮”――解读张爱玲笔下被“锁”的女性:曹七巧 《金锁记》写于1943年,故事的开始,在两个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大嫂三嫂背后的冷言闲语,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语,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铺垫之后,七巧终于出场,一开始就写她因为替二小姐云泽作媒,气得二小姐哭,三言两语之下,完全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七巧的独立个性,还把姜府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代清楚。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做了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并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张爱玲说过,曹七巧是她笔下最彻底的一个人,英雄也好疯子也好,她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壮”,因为在她的一生都没有从锁扣中逃离出去。 第一把锁是婚姻的锁。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下,女性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从属地位,婚姻是她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惟一契机。“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张爱玲通过用这种没有生命力的物品来描画出七巧的肖像,空洞而凄凉。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家里的女儿,生活得自由自在,后来由兄长做主嫁进姜家。到姜家不久,就成了“鲜艳而凄怆”的“标本”。因为有美丽的青春,但是没有地位,没有自主权,只是用一对“小金坠子”就能把她的一生“钉”起来供人赏玩。她成了遗老家庭的牺牲品。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家庭还残留着一些可供养人的财物,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传宗接代的香火,可姜家老二是个有骨痨的病人,理所当然娶不到门当户对人家的女儿,只好将曹七巧娶入家中。这注定了七巧的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的。在婚姻生活中,她无论在肉体还是心灵上都从未得到满足,永远处于饥渴之中。可是女人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使离婚成为不可能,这把锁让她完全动弹不得。晚年的七巧不断的和自己儿女斗争,其实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气死儿媳,因为在他们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因此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这正是因为她没有得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因为她对男人已经是一律敌视的态度,因为她就是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欺骗,这几近心理变态了……。 第二把锁是情欲的锁。情欲更是“燃烧得象着了火”。 名为《金锁记》,实质上就是“人性的枷锁记”,张爱玲就是这样在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下,丝丝入扣地把她自己对人性的疑惑、理解和观察作了最高程度的解剖,从而完成了对曹七巧的形象塑造。这一切都和她认同毛姆等作家用情欲、非理性对人性的支配来解释人的言行有很大关系,也使《金锁记》区别于以往因果报应的旧小说,在这里,张爱玲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是人逃脱不了情欲的支配。每个人都有情欲,悲剧的因素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七巧得以一个 点击下载:
![]()
|
上一篇: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对学校管.. | 下一篇: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
点击查看关于 一生 悲壮 解读 张爱玲 笔下 女性 曹七巧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