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三曹”即指东汉末年,魏晋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他们与当时的著名的“七子”,女诗人蔡琰是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作家。“建安文学”,“三曹”为主干。建安时期的诗歌,辞赋等都有极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诗歌方面。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创作文潮。它在思想..
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三曹”即指东汉末年,魏晋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他们与当时的著名的“七子”,女诗人蔡琰是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作家。“建安文学”,“三曹”为主干。建安时期的诗歌,辞赋等都有极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诗歌方面。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创作文潮。它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在此过程中,“三曹”的影响功不可没。建安诗歌基本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楚辞》,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传统,同时接受汉末抒情小赋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崭新风貌。 同为魏晋时期“建安诗歌”的主要代表,但“三曹”诗歌的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 一、“三曹”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 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即:雄浑,古直。 曹丕诗歌艺术特色:语言清丽,哀婉动人,善于以景托物,情景交融。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词采华茂”。 二,“三曹”诗歌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所处环境不同: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擅诗歌,其代表作品:《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诗作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曹操,所处的时代,正是军阀混战,各路诸侯纷争的时代,民不聊生。曹操亲自经历了汉末的社会动乱,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歌总是多为感怀时局之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之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时代的本质。同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诗作又充满了慷慨激昂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和对当时时局的忧患意识。 曹操诗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作为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和他的政治生涯密切关联,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即使是咏景,写史,也无不体现一个政治伟人壮阔的胸怀和宏大的理想,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所写五言诗,多具:“诗史”性质。 如:著名的《蒿里行》则直写中原遭劫后的一派荒凉,悲惨的景象:“白骨露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语言明白自然,写景质朴无华。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处于水深火热的劳动人民和下层士兵的无限同情和无比的悲痛。此诗被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而曹丕则“生乎乱,长乎军”,其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优越,生活圈子相对狭小,因此,其作品远不及其父丰富,内容上相对贫弱。曹丕诗多为男女爱情和游子思乡题材的作品。如《清河作》,《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杂诗》等,涉及政治,军事,宴饮,欢娱的内容较少,但其作品仍透露出时代气息。在作品形式上,四言, 点击下载:
![]() 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相关范文 |
上一篇:试论《古诗十九首》 | 下一篇: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点击查看关于 试论 三曹 诗歌 艺术 差异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