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托幼整合化途径的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早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0----6岁学前教育的启动,3岁前儿童教育便成为研究和关心的热点。(提出“托幼一体学前教育新方针,旨在使原有两个不同的机构能在管理体制、课程编制等方面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和挖掘各机构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最佳教育..
家园合作,托幼整合化途径的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早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0----6岁学前教育的启动,3岁前儿童教育便成为研究和关心的热点。(提出“托幼一体学前教育新方针,旨在使原有两个不同的机构能在管理体制、课程编制等方面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和挖掘各机构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最佳教育合力。更有利于幼儿在生命的早期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一个整合的过程就称之为托幼一体化。)我们幼儿园“托幼整合化”方案便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几年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积累了一些管理及保教方面的经验。在此,将我们在家园合作同步培养托班幼儿方面的想法与做法与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在多年的托班教育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托班孩子又熟悉的家庭生活转入陌生的集体生活,往往不适应。最具体的表现可以用一个“哭”字来概括。小小的“哭”,内容丰富,包容量惊人。虽然哭的是孩子,然而愁的却是家长,累的则是老师。由孩子的哭而引发的一系列副效应也显而易见,有时甚至与家长想让孩子早日入托班这一想法相悖。接下来便从托班孩子对集体生活不适应的现象入手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一、托班孩子适应难原因探究 1、与园领导重视程度相关 园领导对托班的重视程度可直接从硬件环境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反映出来。托班生活环境的营造应特别体现安全性和家庭式两个特点。安全性指硬件环境的设置要符合柔软、圆润、低矮、趣味、变化等要求,家庭式则指软环境须体现自由、温馨、舒适、个性的气息。托班教师的配置更是直接与孩子有关,所以我园很注重师资的配备。 我园现有的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各正规幼师培训的文档生,保育员队伍是由外系统转岗人员和临时工组成。两只队伍虽然来源不一样,所受到的专业培训程度也不一样。但是各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幼师文档的教师对幼儿期的教育比较内行,但对3岁前儿童的教育特别是保育工作则略显逊色。相反,外系转岗的一部分保育员,尽管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她们都有丰富的3岁前保育方面的经验,她们在护理托儿生活起居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是幼儿园教师万尘莫及的。于是,,我们要求每位从职的保教人员,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打破人为的界限,每班保教人员互帮互学,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自己工作上的盲点,从而达到优势互补。让有经验的保育员与年轻教师结对子,这样既消除了保育员的自卑心理,同时又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保育技能的热情。于是围绕我园托幼整合化的特点,全园上下都自觉地关心托儿教育,自学婴幼儿心理书籍,自费购买低幼儿读物,调动了全园保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与托班教师综合素质高度相关 婴幼儿心理学理论表明,3岁前孩子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个特殊性告诉我们托班教育并不是幼儿园小班要求的降低,对幼儿的一套只能借鉴并不能完全照搬。因此作为真正的托班教师其实比幼儿园教师要求还高,托班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能、技巧等,而且还要有无限的耐心、爱心、包容心和亲和力等。 基于对托班孩子身心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寻找安排活动内容,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让孩子在集体中既自由又有序,这样的教师能促进孩子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因此,我们幼儿园尝试建立了自培和他培两种培训制度。 (1)充分利用本园的教育资源,教师和保育员双向带教制。 点击下载:
![]() 家园合作、托幼整合化途径的探索相关范文 |
上一篇:家园协作,培养爱心孩子 | 下一篇:加入WTO条件后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策 |
点击查看关于 家园 合作 托幼 整合 途径 探索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