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这是大众认同的,这个观点没有错。其实也是这样,整部《西游记》,都写的是神话故事。但是我要说,《西游记》不仅仅是神话小说,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西游记》是一部弘扬真道、破除邪道的书。《西游记》运用了许多《周易》的理论,用周易解析了许多修..
浅论《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这是大众认同的,这个观点没有错。其实也是这样,整部《西游记》,都写的是神话故事。但是我要说,《西游记》不仅仅是神话小说,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西游记》是一部弘扬真道、破除邪道的书。《西游记》运用了许多《周易》的理论,用周易解析了许多修行方面和人生实践的难题。可以说,《西游记》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并把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圣人、佛的境界揭示了出来。 几乎是伴随着原著的产生,《西游记》中的道教文化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存《西游记》最早的刊本世德堂本,有陈元之所作《西游记序》,其《序》中提到“旧有叙”,其“旧叙”认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注① )学术界一般认为,陈元之《序》作于万历二十年,距吴承恩去世仅十年左右,其所说“旧叙”当更早,几与吴承恩同时。可见,从《西游记》问世起,就和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袁于令为李评本所写的《西游记题辞》,表达了同“旧叙”不同的观点。袁于令认为,所谓“讲道说”只是“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的结果,《西游记》实是“三教已括于一部”的著作。 关于《西游记》中的道教文化,历来“讲道说”者特别是李安纲先生多有揭示。他们的不少论述,当然是符合《西游记》的实际的。参阅他们的论述,笔者认为《西游记》的道教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游记》中运用了不少道教丹道学的名词术语并穿插了不少道教修炼方法、神仙法术、宗教仪式等描写。 如:灵根、大道、元神、婴儿、姹女、金公、木母、刀圭、黄婆、心猿、意马、外道、正法、参玄等。 《西游记》的不少回目,道教气息就十分浓重。如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在道教来看,“灵根”即“先天虚无之一气,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祖气。儒曰太极、释曰圆觉、道曰金丹”,(注②)实际上就是自然造化。故首句是说自然造化孕育生成了孙悟空这只灵猴。“心性”一词并不为道教所独有,儒、释、道三家都谈心性,但从“大道生”来看,这里所讲的正是道教的“心性”,故后一句便是写孙悟空访师学道,修持心性,成仙了道。再如第九十回回目“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连刘一明亦说“其意幽深,最不易解”。(注③)其实首句“师狮”是指唐僧师徒和九灵元圣等狮子精。“授受”是指悟空兄弟三人及其徒弟玉华国三王子。“一”在中国文化中意义十分重大。《老子》即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故“一”与道十分接近,是“道之子”,甚至有人说“一”就是“道”。道教内丹修炼又最讲究“抱元守一”。故首句是说收伏了九灵元圣之后,不论是唐僧师徒、玉华三王子还是狮子精九灵元圣,都同归于“一”,玉华国成为太平盛世。关于“盗道”,陈士斌的解释颇有道理:“道者性固所有,非可盗也,而不知实有盗道之妙,正是法眼单传,不可思拟。《阴符经》曰:‘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陆 点击下载:
![]() 浅论《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相关范文 |
上一篇:浅谈0-3岁亲子活动课程在幼儿教育.. | 下一篇:平凡世界中的不凡者 |
点击查看关于 浅论 《西游记》 道教 思想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