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感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是他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智力开发都起着很..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感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是他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智力开发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情感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与发展的,伴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品质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幼稚却善于表现自我 小学生天真活泼,情感丰富,易于外露内心的感受。他们表达出来的情绪通常是他们纯真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较为一致,较少有文饰和内隐成分。然而,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往往带有较强的情境性,情感表达的方式比较单纯,情感易于外露,不善于掩饰。 二、易于冲动难以控制 低年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遇到较小的刺激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排解消极不良情绪的困扰,这往往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由此可知,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要真正使学生获得认识,必须在情感上打动他们,因此,应该遵循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有效地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 一、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认识正确,就会热爱生活,坦然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通过对社会中先进人物、先进事物的学习,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点击下载:
![]()
|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 |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点击查看关于 小学 心理 健康教育 情感 培养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