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风,各领风骚
【摘要】:本文从两大方面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进行论述。先概述两人的风格差异,从总体上把握。再分别具体论述两人的诗歌艺术风格,细致领会。
【关键词】:李白、杜甫、风格、豪放、沉郁
一、概述两人的风格差异
李白和杜甫分别被称为 “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
李杜诗风,各领风骚 【摘要】:本文从两大方面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进行论述。先概述两人的风格差异,从总体上把握。再分别具体论述两人的诗歌艺术风格,细致领会。 【关键词】:李白、杜甫、风格、豪放、沉郁 一、概述两人的风格差异 李白和杜甫分别被称为 “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个人性格和诗歌艺术风格。 在对李白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两人诗歌风格作了评价:“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严羽著 郭绍虞校释 《沧浪诗话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5月北京第1版 2006年6月第4次印刷 第168页]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白的飘逸,无拘无束,舒卷自如,奔放豪迈 。他所创造的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还有奔腾咆哮的黄河、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泻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众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李杜风格的不同还体现在意象的组合上。李白诗中意象的组合比较疏朗,好象疏体的写意画,三两传神之笔可能胜过满纸的勾画。李白的诗章法疏宕,跳跃性强,诗的节律也比较急迫,有一股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以梦游留别为题,整首诗对梦境和仙境的描写,也是与现实的比衬。诗歌构思奇特而有致,由现实导入梦境,由梦境又回到现实,而以梦境的描写为主。所以显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而场景的变换、意蕴的不同,又使结构层次波澜起伏,诗情意绪也随之波动。诗歌的手法以想象为主,但也变化多端,叙述、描写、对比、夸张、议论、抒情,无所不用,使诗歌的手法显得新奇多变而富于表现力。诗歌意境雄奇而伟壮,形象缤纷而奇幻,句式参差错落,自由而流畅。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能。 杜甫诗中意象的组合比较紧密,往往把几个意象压缩在依据诗中,显得凝重、老成、深沉。杜诗意象之间的脉络相当分明,章法十分严密,节律回旋舒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渗透力。他的《春望》首联着一“破”,另人触目惊心;又对以“深”,使人无限凄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极写长安周围破败与荒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充分表现了自己对家、国的忧虑。颈联写战火连绵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将一位忧国忧民、悲叹浩叹的诗人形象呈现出来。 《沧浪诗话》说李杜有代表性的诗歌风格不同,并不能推而广之简单地说他们各自只有“飘逸”或“沉郁”。其实他们各自的风格也是多变的,因而李杜诗风也是异中有同的。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赠花卿》二者的艺术风格究竟有何不同?再如蜀道诗,同属李白的《蜀道难》与《送友人人蜀》,风格就很不同。杜甫的蜀道诗因面对奇峰高山,“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诗风也起了微妙的变化,有的借用神话以写山之奇,有的运用夸张手法以刻画蜀道艰险,风格便近于李白了。王朝闻先生曾以杜甫“四更山吐月”感和不同寻常的眼力。 二、分别具体论述两人的诗歌艺术风格 点击下载:
![]() 李杜诗风,各领风骚相关范文 |
上一篇: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比较 | 下一篇:精忠爱国、感时忧民 |
点击查看关于 杜诗 风骚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