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志向的背后
曹操曾给英雄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存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并评价到:血气方刚、英勇盖世的孙策,只不过是凭籍其父声名,在孙坚所种的大树下乘凉纳荫;“名称八俊,威震九州”的刘表也是“虚名无实”,徒有其表,可谓“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四世三公,..
高远志向的背后 曹操曾给英雄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存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并评价到:血气方刚、英勇盖世的孙策,只不过是凭籍其父声名,在孙坚所种的大树下乘凉纳荫;“名称八俊,威震九州”的刘表也是“虚名无实”,徒有其表,可谓“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更是被视作“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鼠目寸光之辈;至于刘璋,在曹操眼中只是条看家护院的“守户之犬”,连人都不算,更逞论其为“英雄”了;曹操最瞧不起的是袁术,他无比轻蔑地称其为“家中枯骨”,认为简直连行尸走肉都不如。按他的标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皆碌碌无为之辈”,并断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在曹氏眼中,其他割据一方的军阀皆是鼠辈,只有他和刘备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为了让读者信服,小说花了许多笔墨来衬托渲染刘备的英雄形象。荀或曾劝曹操杀掉刘备:“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的部将李典也是畏惧不已:“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徐庶的老母更是由衷地称赞刘备为“真当世之英雄也”。陆逊也称其为“世之袅雄,更多智谋”。(第84回)刘备自己也以英雄自居,他曾乘着酒兴对刘表说过:“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同时 ,小说为了体现百姓对这个英雄人物的爱戴,还虚构了一个鲜血淋漓的恐怖情节:猎户刘安杀妻以飨刘备。人们异口同声地将刘备称作英雄,刘备也确实具备英雄的基本条件— 远大的志向。 小说开篇是这样介绍他的:“素存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他的大志是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但心存大志者比比皆是,单有大志还不能成为英雄。真正的英雄,既要志向远大,更应谋略超群。刘备却是胸存大志,腹无良谋。比起“有权谋,多机变”的曹操,他腹中可谓一无所有。在孔明出山前,他几乎屡战屡败,处处挨打,是个典型的“常败将军”,十足的可怜虫。因为少谋寡能,所以战无不败,只能东躲西藏,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先后投靠公孙珊、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小说 第14回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假天子诏令刘备讨伐袁术”,企图让刘袁斗个两败俱伤,自己从中渔利。刘备明知是计,却愚蠢地说什么“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仍带兵去攻打袁术。结果根据地徐州被虎视耽耽的吕布趁机占领,自己落得个无处容身的下场。明知是个陷阱仍然往下跳,实在是愚不可及。第 34 回 ,蔡帽请刘备去荆州赴宴,想借机除掉他。对于这场鸿门宴,连一向鲁莽的张飞都知道“筵无好筵,会无好会”,劝他不要去,但刘备坚持要去。为防不测,赵云自告奋勇作随身护卫。人席时蔡增想支开赵云,赵云未予理会。此时刘备浑然不觉,竟“令云就席”,于是赵云只得“勉强应命而出”,这极不明智的命令使蔡帽的阴谋几乎得逞,刘备因此差点葬身檀溪。由此看来,刘备充其量只是个有志无谋、志大才疏的庸人。可笑的是他还自视甚高,喜欢为他人出谋划策。袁绍对和曹操作战犹豫不决,于是向刘备讨教,刘备说:“操欺君之贼,明君若不讨之,恐失大义于天下。”只有空洞无用的大道理,让袁绍根本不得要领,说了也等于没说。刘琦因母弟对他虎视耽耽自感处境危殆而向刘备请教免祸之术,刘备也只会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这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话,叫刘琦更是无所适从。因为 在 战 场上向来都是挨打受气,所以连袁绍的部将文丑都瞧不起他,说他是“屡败之将,于军不利”,而不愿与他“同领前部”。缺智少谋之人如能虚心向人请教,也许还能事业有成。 点击下载:
![]() 圣人外衣背后的刘备相关范文 |
上一篇:时间意识与魔幻现实主义 | 下一篇: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
点击查看关于 圣人 外衣 背后 刘备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