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173483 浅析“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理财思想内 容 摘 要2一、“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思想的起源3(一)“素封”的由来3(二)“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思想在商界的出现3(三)商品经济以农业为根基导致“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思想的产生4二、“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思想的发展5(一)春秋战国时期5(二)春秋战国以..
XCLW173483 浅析“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理财思想 内 容 摘 要2 一、“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思想的起源3 (一)“素封”的由来3 (二)“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思想在商界的出现3 (三)商品经济以农业为根基导致“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思想的产生4 二、“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思想的发展5 (一)春秋战国时期5 (二)春秋战国以后的发展6 三、国家政策对于“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影响6 四、结合“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思想看当下6 (一)思想的亮点6 (二)用发展与借鉴的眼光看当下7 结语8 参 考 文 献9 内 容 摘 要 摘要:“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一句,语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指从事“工虞商贾”以致富的“素封”兼营农业、购置地产的社会现象。“素封”是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素封的崛起始于春秋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封建私有制经济的不断深化而形成的一个新生社会阶层。历朝历代对商人有着高赋税的政策,加之涉及盐铁等国家命脉的资源尚未向全民开放,因此在以上两点的双重拉锯下,当高利润行业步入正轨后,管理者一般会将民间资本清出,进行专营,当民间产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还要面对高额的赋税,已有一定资本积累的民间富商最终会将资产转移到土地上,置田地,建宅院。最终导致了“以本守之”的结局。本文试图初步探讨“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经商思想的起源、发展及与对后世经济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起源;发展;影响;反思
|
上一篇:社会主义税收的职能 | 下一篇:浅谈财政分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
点击查看关于 浅析 理财 思想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