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9599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的 预 防
[摘要]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和犯罪预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团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如果一个国家、民族对未成年人的事情关心不够,使未成年人犯罪长时期地不断增加,那么,这不仅使这些犯罪人本身受到了伤害,而且这种情况还会对国家、民族的未来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以,未成年人的问题不仅是减少犯罪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因此,要使明天的犯罪减少,就要做好今天的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减少犯罪人、减少犯罪意识的形成,最好的时机是在年纪小的时候,年纪越小时机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从案件类型来看,抢劫犯所占比数增势最为明显。 少年抢劫犯所占比数增势最为明显,其增长速度已超过其他案犯所占比数增长幅度的总和。
(二)从性别特征上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也在逐步上升。 据调查统计,90年代新收押少年犯中男性占96-99,女性占1-4,但近年来少年女犯绝对数量有所增加,2002年比1993年增长了14。
(三)从年龄特征上来看,低龄化趋势明显。 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的身体发育越来越快,生理发育成熟相对提前,犯罪年龄亦呈提前之势。少年犯罪日趋低龄化实在令人担忧。
(四)从捕前身份来看,农民和社会闲散人员居多,75左右的是中小学辍学生。 据调查统计,在押的104名捕前系在校中学生的暴力型少年犯中,69名是在寒暑假期间犯罪的,77名承认自己在校时厌恶学习成绩较差,36名承认自己在犯罪前就有违法劣迹行为。可见,抓好中小学生寒暑假期间管理教育,抓好“双差生”的转化教育,对于预防少年犯罪十分重要。
(五)从犯罪作案动机上来看,具有疯狂性的特点。 从少年犯罪动机形成和起因来看,只有少数惯犯或连续作案以及团伙实施犯罪时具有预谋,而多数在犯罪作案前犯罪意向不明显,犯罪动机形成带有明显的情景性,即大多是在遇到外界事物刺激,理智失去控制,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属于突发性犯罪。要十分重视研究辍学和犯罪的关系问题,这也是各方面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前奏”,而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是绝大多数都伴有辍学。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联起手来,共同关注这类孩子,有效地解决辍学问题,不仅对教育是个贡献,尤其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个极其关键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