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编号:GS3281 范文字数:7369,附开题报告消费者知假买假行为分析目录摘要2一、假货的定义和知假买假行为的划分·3(一)不合格产品3(二)冒牌货3(三)主观故意买假行为3(四)过失买假行为3二、消费者知假买假的动机分析3(一)消费者的购假动机分析3(二)消费者购假行为分析4(三)消费者购假决策过程分析·5三、..
范文编号:GS3281 范文字数:7369,附开题报告 消费者知假买假行为分析 目录 摘要2 一、假货的定义和知假买假行为的划分·3 (一)不合格产品3 (二)冒牌货3 (三)主观故意买假行为3 (四)过失买假行为3 二、消费者知假买假的动机分析3 (一)消费者的购假动机分析3 (二)消费者购假行为分析4 (三)消费者购假决策过程分析·5 三、知假买假的判断标准与立法评析6 (一)知假买假与敲诈勒索6 (二)知假买假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6 (三)新消法对“知假买假”行为的规定7 (四)立法评析7 四、新消法对“知假买假”行为应对方法的完善·8 (一)降低检测费用,缩短检测时间8 (二)促进行政保护体制的一体化建设8 (三)加强市场发展的规划性,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8 (四)加大执法力度与量刑标准8 参考文献·9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加。现如今,人们追求的并非吃饱穿暖而已,各类小商品、装饰品乃至奢侈品都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这也正为不良商家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契机。假冒产品是价格较低的非授权真品使用商标的商品,正是因为其价格相对真品而言较低的特点,引起了消费者购买欲望,低收入者更为显著。这种消费者购假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真品商家的利益,影响国家投资环境,也为我国带来了“山寨王国”的外号,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自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于1993年10月颁布以来,有关消费者权益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据报道,在1990年的时候,消费者投诉案件仅有10万件,但到了2000年的时候,全国共受理该类案件激增至80万件,也就是说比10年前翻了近3倍。这些投诉涉及到质量、价格、虚假广告、假冒商品、计量和欺诈骗销等问题。其中,欺诈骗销案件上升幅度最大,在这类案件中经常适用的就是《消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条款——第49条,其条文如下: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正是这一规定使得近几年来,在商业界,发生了很多起买假索赔甚至是知假买假的案件,在新闻媒体上,对于这种情况,称之为“王海现象”,因为其中最著名的买假者是北京的王海。他们以索赔盈利为目的,进行知假买假的行为。一时间不论是街头巷尾、新闻媒体,还是法院、大学课堂和政府机关,这些涉及知假买假索赔的案件成了人们议论纷纷甚至争论不休的对象,其群众参与的 程度之广泛,讨论之深入,都是前所未见的。《消法》第49条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那么知假买假现象到底反映一个什么问题呢?对知假买假行为又该如何定性?对知假买假者的索赔要求应该怎样对待呢?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展开论述。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消法》;知假买假. 消费者知假买假行为分析相关范文 |
上一篇: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影响.. | 下一篇: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现状、问题及.. |
点击查看关于 消费者 行为分析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