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69
[摘 要]
据报道,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生文档,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关键词]就业形势 经济发展 应用率 经济效益 价值观 市场体系
一 客观问题
1.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从10多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文档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几个因素: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文档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迫切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文档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等等。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扩招,虽然它的确与扩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需要重视。
2.结构性矛盾
就业难并不是供需出现问题,而是结构性矛盾的一种阶段性现象。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一些长线专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高校文档生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由此也带来问题:要教育大众化,中国普通高校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文档生的快速增长。社会精英也走向了大众化,普及起来。
二 主观问题
1.知识陈旧
大多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很低,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长,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短。
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而是人云亦云地去读下去。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的转化率。大学生在市场中与来自各个群体的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并且转化率高。就以上的,由于聘用大学生的经济效益差,所以大学文档生找工作相对难度加大了,并没有竞争力。
2.准备不足
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前程问题。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到了大学文档才“临时抱佛脚”,有很多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