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90
居民证券投资问题分析
[摘 要]居民的理性投资行为不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是现阶段居民的证券投资中存在许多的误区,本文对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及证券投资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居民进行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误区,探寻成熟的投资策略。
[关键词] 居民 投资 证券 风险 投资策略
一、证券投资的概念和积极作用
证券投资(investment in securities)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1、证券投资为社会提供了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2、证券投资有利于调节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证券投资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促进企业的行为合理化;
4、证券投资为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证券投资可以促进国际经济交流。
二、居民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1、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发表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10月18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78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1.9%,转移性收入增长11.2%,经营净收入增长30.4%,财产性收入增长23.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义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0.4%,财产性收入增长6.2%,转移性收入增长22.0%。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广大居民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2、城乡居民理财现状
截至2010年8月末,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余额68.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6%,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目前广大居民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广大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条件还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还不是很熟悉。
[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网http://www.sipf.com.cn/index.shtml投资者调查频道。]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的“2009年投资者综合调查”涉及55家证券公司、350家营业部的28000名投资者,采取抽样方式随机抽取2800个样本,该调查显示,股民主体的年龄段是25岁至55岁的适业人群,占68.27%,25岁以下和55岁以上股民所占比率为13.65%、18.08%,且这两部分人群所占比率有所提高。从职业上来看,所占人数比例较高的依次是机关干部、科教文卫:[作者、工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但在投资二十万以上的股民群体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所占比例最高。
三、证券市场主要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周正庆.中国股票市场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我国的证券市场主要的证券有股票,包括A股和B股;权证;国债;公司债(含企业债);可转债;分离式可转债;封闭式基金;ETF;LOF;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我国居民
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是债券、股票、基金。现就这几项主要的投资产品的特点和风险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