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06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剖析
摘要: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社会和父母的社会压力与高度期望。但因其社会经验有限,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充满不确定与盲目心里。他们对自我的期望值较高,成功的趋利心里较强,不能准确诉认识自己。在对大学就业心态调查的分析中了解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在不断变化与调整,这给学校铁专业教育提出挑战,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就业心里压力。社会紧缺人才已成为很多高考学子选择专业的标杆。很多大学生在大一就开始了对就来的高度关注。激烈的社会竞争趋势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紧张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态
1、 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从2008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但由于金融风暴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达68%,同比基本持平。在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在社会针对高校文档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今年高校文档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文档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文档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初见端倪之时,中国政府就明确提出把高校文档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文档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鼓励文档生面向基层就业、入伍服义务兵役等七方面重大政策。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继出台了具体措施。尽管如此,高校的就业率和还是很低,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2、大学生择业存在以下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