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7311
浅析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式衍生扩张发展模式
浙江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连续多年起超常规增长中贡献了主要的份额。1999年末,浙江民营企业总数达到70余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8%;就业人数达到1 34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产值达到9580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83%。浙江民营企业在产值和就业比重方面比全国平均比重分别高出26个和16个百分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为何如此之快?与国内及国外其他民营企业比较它的不同发展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蕴涵着引入深思的机理和理论奥秘的重要课题。
一、浙江民营企业的群落式发展特征
俯观浙江大地上成千上万个民营企业,可以发现一幅生动而奇妙的群落景观。众多民营企业并非彼此孤立离散,而是紧密簇拥抱团,构成大小规模不等、专业特色鲜明的一个个民营企业群落。如绍兴的轻纺民营企业群落、义乌的小商品民营企业群落、海宁的皮革制品民营企业群落、乐清的低压电器民营企业群落、永康的小五金民营企业群落、桐庐的制笔民营企业群落、富阳的制伞民营企业群落。据资料统计,浙江年产值10亿元到50亿元的民营企业群落有91个,年产值50亿元到100亿元的民营企业群落有13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群落有4个。采取群落式的发展格局,是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特殊的系统形态。浙江民营企业的活力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微观所有制结构,而且来源于民营企业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增益的群落效应。浙江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国内外其他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晶牌上的先行优势,单打独斗是难以取胜的。相反,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组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军团”,联手走向市场,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首先,它既可以保持民营企业灵活多变反应快捷的特点,又能积少成多聚微成著形成产品规模优势;其次,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民营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从而对民营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带来助益。因此,采取群落式的发展格局,是浙江民营企业迎接市场竞争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适应性制度安排,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鲜明特色。在以前论述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众多文献中,往往忽视了民营企业之相互关联、协同、增益的群落效应。事实上,“离群索居”的单个民营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众多民营企业群落的兴起和壮大,是浙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浙扛民营企业群落”这个新型企业组织的系统特征及其形成的制度基础为契人点,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了一番新的理论审视和逻辑演绎。
群落是与人类学中的部落相对应的生物学概念,是指集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相互之间有着特定联系的生物群体。浙江民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群落式的组织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其特征如下:
(1)相对集中的地理空间布局。每一个民营企业群落都有一个空间分布密度特别高的“内核”,这个内核所占据的空间范围虽然只及整个企业群区的很小一部分,但却囊括了整个企业群落的大部分优秀企业,集中了企业群落的主要经济功能。离企业群落核心部位的半径距离越远,民营企业空间分布的密度就会越低。
(2)以专业性市场为依托。浙江每一个发育成熟的民营企业群落都有一个相应配套的专业市场。这个专业市场不仅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依托。义乌3000多家小商品生产民营企业,依托的是义乌小商品城这个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绍兴2000多家轻纺民营企业,依托的是柯桥轻纺城这个中国最大的轻纺市场;嵊州800多家生产领带的民营企业依托的是嵊州领带城这个中国最大的领带专业市场。浙江的专业市场与浙江民营企业群落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共生关系。专业市场的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决定着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