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20
论国有企业改革
[摘 要] 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命脉,三大能源公司更是如此。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国加入WTO,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密切。然而,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出现了诸多问题,“大而不强”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真实写照,从国退民进到国企股份制,国有企业走上了曲折的改革之路。本文从国有企业现状以及存在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国企“大而不强”的原因。以及面对一系列挑战提出了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现状; 改革;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步伐已经迈入了最后攻坚阶段,在这一巨大的变革时期,现代企业制度为我国国有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过,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停留在使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能有名义上的持有人,于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组建了许多大型国有集团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使其成为我国国有资本的授权管理人。但是,他们代表的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约束的能力和权力依然非常有限,这样,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劲依耐就面临巨大的障碍,仍不能有效地使我国全部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理论界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思路,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创新论、在产权制度方面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论、技术创新论、企业家创新论和结构调整论等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以前有了显著地提高,2000年以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来没有超过1000亿元,到了“十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大幅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截止2005年11月,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呢5649.9亿元,全年实现利润超过6000亿元。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提高,表明而来其强大的活力和实 力。然而,分析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可以看出,此次500强人围门槛从上年的93.1亿元上升为105.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而且,中国企业500 强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收入利润率等绩效指标首次超过世界及美国500强。
但中国企业500强只能定义为500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对亏损的国有企业的补贴占我国财政总收入的20%,即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要用来补贴企业的亏损,可以说对这一亏损的补贴一直是国家财政沉重的包袱。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例如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达145亿元。
二、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原因
1、政策性负担严重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在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要素禀赋结构下,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而内生形成的。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实际的着眼点都在于改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但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承担着由政府发展战略所导致的政策性负担。
在传统体制下,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各种扶持,包括低价供应原材料、人为压低资金的价格,也包括直接的财政和金融补贴。同时国家还建立了一整套相关的制度安排,来配合赶超战略的目标的实现。因此,这种负担没有显出来。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种价格扭曲和市场垄断的取消,以及国外的产品进入我国,开放、竞争的市场逐渐形成。由于战略性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