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401
稳健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阐释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分析目前我国调整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稳健的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转变,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还是从财政政策短期效应来看,都是适时的。在稳健财政政策实施中,要注意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策主体行为;注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有松有紧、有保有压”的原则;注意推动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自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到2004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我国于2005年开始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一道向中性转变。
一、稳健财政政策概述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重要类型之一。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中央作出的这一新的重大决策意味着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良多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稳健的财政政策将取而代之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积极”到“稳健”,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化,但其中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1.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介于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之间的。它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有松有紧、松紧适度,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不会产生明显的扩张效应或紧缩效应。一般地讲,如果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时,国家可以通过中性的即稳健的财政政策来继续保持这种平衡。
而稳健的财政政策正是属于第三种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的说法,实际上是我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他们一方面认为现实条件要求前期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相对淡出,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政策调整过猛造成经济起伏,“中性”是在政策转型的操作上保持一种“中性”的姿态。
因此,对于当前讨论的稳健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