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31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下,我国采用了财政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就为财政的宏观调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一、市场经济下需要财政的宏观调控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1)以完全的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手段,并不就一定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使是最完美的市场机制,也不可能靠自身消除其固有局限性,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不健全或不能良好运行的情况,在资源配置上表现为盲目性、自发性和后发性。因此,仅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组织、调节经济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运用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行。财政是政府经济的核心,是国家调节社会分配总量的职能部门,是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缺陷的重要手段;(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使经济大起大落,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财政宏观调控在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共同采用的办法,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是当今世界各国财政发展战略的十分重要问题;(3)我国国家具有宏观调控职能,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比较严重的供需不平衡时,就有职责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4) 是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要求通过宏观调控,把劳动者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结合起来;(5) 是解决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矛盾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宏观调控,才能使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同国家的整个发展战略相协调。
2.从哲学常识角度看
(1)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是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的表现。要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时,加强宏观调控,就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2)办事情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出现过热现象时,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大起大落,从而使我国经济不能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