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80
我国货币政策分析
[摘 要]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中央银行通过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承担着稳定金融与通货、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重任。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近年来实施货币政策历程,以及当前货币政策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关于货币政策的看法。
[关键词] 货币市场 利率 通货膨胀
一、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
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也按照当时苏联的银行模式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这个体系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在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其重要内容包括:
关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在传统体制下,金融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具体到货币工作,则是保证和监督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这里没有单独的经济增长目标,因为经济增长的要求已经体现在国民经济计划之中;因些,这时所谓货币政策的目标,只是保证货币供给对生产和流通计划的适应,而没有企图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对再生产给予积极的影响。
关于货币政策工具。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信贷管理体制之下,市场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不存在的,如果要分出中介指标,那就是按年、季的信贷计划增长额。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按其年度信贷计划由国家批准,把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行,基层行不得突破。这种直接控制,在数额控制上是有效的。
由于货币的概念在当时限制在现金流通的范围,因些当时货币政策,也只是限于现金投放和回笼的政策。当时判断货币是否过多的标准,也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