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78
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 从2005 年初到2006 年底,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建成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38 项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符合我国经济、法律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缩小会计收益调整空间。正如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作为 “我国会计审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它既是旧有阶段的终点也是跨入新阶段的起点,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政策、变化、特点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背景分析
1、我国会计准则的演进需要
市场经济初期,由于我国经济改革的具体导向并不十分明确,改革过程呈现出一种渐进发展的态势,因此会计制度的改革也处于一种渐进增量的状态中,国际化进程缓慢。直到1993 年,财政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了彻底修改,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 个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才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上市公司业务类型的大量出现,财政部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相关业务,从1997 年颁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起至2005 年,共颁布、实施了16 项具体会计准则。然而,这些准则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人员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加之准则的发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前后期准则、制度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