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51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实施
[摘要]如今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货币政策也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因此,为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就要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防止资产泡沫和经济过热、调整经济结构、支持高科学发展、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等诸多因素,这都需要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键字] 稳健 利率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特征来调整政策的取向,当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就会偏向扩张;当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就会偏向紧缩。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仅是要自己稳定,而是要整个经济体系都稳定,那才是真正的稳健货币政策。
一、我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式仍然比较复杂,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的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不仅加大了宏观管理的难度,还使中央银行的职责履行面临很大的挑战。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强
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预期增强,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较多;另一方面是“十二五”的出台,促使各地投资热情高涨。
(二)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大
自2010年以来,通胀预期一直在增强,随着市场的推进,农产品价格呈上升的趋势,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物价上涨已经由食品价格向全面的价格方向上涨扩散。
(三)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存在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经常项目占GDP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顺差还是偏大。这不仅加大了物价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使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就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不断对我国施压,并有愈演愈烈和政治化、长期化、多变化之势。
(四)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过度膨胀,加上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增长过快和“贷大、贷长、贷集中”等结构性问题的持续存在,导致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严重失衡,加大了金融领域的潜在系统性风险隐患。
二、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就是“总体稳健、调节适度、优化结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控制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为“稳健”,意味着以广义货币(M2)为主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要低于适度宽松的时期。目前,货币政策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