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80
浅析我国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县域经济与城市化的关系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各个不同地区的经济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在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影响下,将我国划分为了东、中、西三大地带,根据三大地带的自然环境差异,经济发展的历史差异,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倾斜的原因,文化基础的差异的原因,以及投资差异的原因,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区域政策,对区域发展分类指导。在本文中,我在分析了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问题后。着重阐述了我国的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并对如何在宏观财政政策手段下缩小我国县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 宏观财政 问题 解决策略
一 、从20世纪80年代之前到现在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历史使命不同,所研究的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尚未完善,区域经济还没有形成一门学科。在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我国的区域经济主要从经济地理学和产业布局学角度进行。
1、20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地理条件的研究
经济地理研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以及人口状况,包括地形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人口数量及分布、人均构成、城市分布、少数民族分布等;二是根据经济部门分类研究,介绍我国各种产业的地理分布;三是根据经济区经行研究,对经济区内的资源条件、产业分布经行陈述。
2、新中国成立后对生产布局问题的研究
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先进企业都集中于沿海开放商埠,内陆地区经济相当落后,产业布局失衡。在建国后30年里,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对于生产布局理论的研究也是围绕前苏联生产布局原则经行的。其主要原则有:①均衡布局原则;②综合发展原则;③工业指向原则;④国防原则;⑤民族原则。正是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的产业布局在建国初期偏重于内地,东北区和西南区成为当时的建设重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