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312
浅论我国农村社保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现状以及目前突出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措施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社保 和谐社会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农村社保是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医疗的需要,是一种最低的、基本的保障,对于拉动市场需求的作用不是很大,也不太会直接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从稳定社会,减少低收入人群,减少贫困成因等方面来说,也可以说间接促进经济发展。
没有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意义。
一、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部分。
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类型和救济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五保供养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我国五保供养制度始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五保供养主要有在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和在家分散供养两种形式,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五保供养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