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别
答:(1)产业结构优化
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合理化和高级化。
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例如: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合适,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吻合;区域区位优势得到充公发挥,区域之间优势互补。
(2)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其产业结构必然处于较低层次上。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例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从事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会逐渐减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逐渐增加。随着就业人口的转移变化,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也随之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明显增加。
问题2、在产业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答:(1) 在产业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蔗糖产业是崇左市的重要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最重要的是蔗糖产业优化。几年来,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崇左市蔗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糖都”,全市甘蔗种植面积382万亩,有40万户农户,100多万蔗农,县县有糖厂,乡乡种甘蔗,村村有蔗田,2010/2011榨季全市共生产混合糖206.24万吨,产糖量占全区产糖量的30.65%,占全国蔗糖总量21%,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制糖业带来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2010年,制糖行业国税税收收A入超过12亿元,占收入总额的近60%。崇左是名副其实的糖经济、糖财政、糖税收、糖社会,是中国最甜的地方。甘蔗种植已成为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蔗糖加工成为地方工业和财政增收的主要产业。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崇左市蔗糖产业优化过程中越来越暴露出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崇左市当前蔗糖产业面临的问题
①蔗糖产品延伸链条短,附加值低。崇左市蔗糖企业大而不强,生产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的延伸能力不足,15个蔗糖企业产品中90%为白砂糖,所生产的白砂糖也不能满足跨国食品加工企业对用糖质量的要求,无法大量出口。主要副产品如蔗渣、废糖蜜、滤泥等没有很好的充分利用。由于蔗糖产品只作原料出售,附加值低,综合利用和蔗糖深加工没有形成规模,蔗糖产业发展中产品延伸链条短,尤其是缺乏产业链核心环节、高增值率环节,既制约产业的发展,又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
②原料蔗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一是原料蔗生产大多以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平均每户蔗农种蔗约3亩,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程度低。二是原料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程度较低,蔗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区原料蔗总面积的6%,且全部为人工砍运作业。三是甘蔗品种单一化,一旦遇到冰冻等自然灾害,便会遭遇大面积受损。由于种植与收获机械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能力差,良种品种退化严重等,单产量低,经济效益比较差。近年来,蔗糖业受到生产成本上升而糖价大幅下滑的双重挤压,严重影响了蔗农利益和企业利益。
③蔗糖话语权与中国糖都地位不相称。由于蔗糖生产基本集中在当年的11至12月和下年度1至4月份,季节性强,产品质量趋同且品种单一,造成了食糖上市时间集中,价格波动大。尤其是年景好、糖蔗丰收时很容易导致价格下跌等问题。糖业属于特殊行业,蔗糖工业和贸易还很脆弱,国家也没有补贴,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步入零关税时代,中国与东盟实现蔗糖自由贸易,进口糖的成本越来越小,东盟蔗糖将会极大冲击中国糖业市场,可能会对崇左糖业发展形成致命冲击。实际上,目前崇左糖业对市场糖价的影响力也不大,这些问题和矛盾造成崇左蔗糖话语权与其中国糖都所占份额地位不相称。
④违规抬价跨蔗区收购糖料蔗现象严重。由于蔗源不足,多年来在崇左乃至整个广西,每到榨季便爆发甘蔗“抢夺战”和“保卫战”。部分企业由于本企业蔗区糖料蔗不足,便违规抬价跨蔗区收购糖料蔗。一些蔗贩子以略高于政府定价的价格跨区收购糖料蔗进行贩卖,从中渔利。糖料蔗外流就意味着企业效益降低、财政收入减少。为了防止本地糖料蔗外流,当地党委政府发动各部门干部上路设卡,一些市、县、区政府“一把手”亲自带队围、追、堵、截蔗贩子。然而,这种“人海战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仍有不少甘蔗从区内流出。同时,跨区抬价抢购糖料蔗造成了税收严重流失。2005~2006榨季,15个制糖企业甘蔗实际压榨量1495万吨。糖料蔗收购价格政府定价为每吨280元,而实际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吨294.5元。抬价收购所增加的企业进项税抵扣导致减少增值税2821.96万元,抬价收购增加的成本导致减少企业所得税5665.63万元。此外,运费的提高也增加了运费进项抵扣。
(2)解决方案
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依靠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势在必行。蔗糖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与学校和科研单位紧密结合,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向深加工、精加工拓展,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效益,改变蔗糖产业以靠卖白糖为主而受市场影响较大的局面。如崇左湘桂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依靠蔗渣综合利用、成品糖深加工、废糖蜜深加工、甘蔗叶深加工4条产业链发展,对蔗糖的综合利用率达到80%左右,建立了以甘蔗为原料,以机制糖为主体,造纸与纤维产业齐头并进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多元化、循环发展的蔗糖产业集群。真正做到“每一根甘蔗”从头“循环”到尾,吃干榨尽。
②降低甘蔗种植成本。由于崇左丘陵山地多、田块小且分布零星,无法大面积连片种植,且旱灾突出,耕作落后,集约化程度低,蔗糖产业基础仍很脆弱,所以崇左应以提高糖料单产和含糖率为主攻方向,在选育、引进高糖高产的糖料良种方面下功夫。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有计划地按一定比例种植早、中、熟品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探索原料蔗与其他农作物套种方式,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原料蔗节水灌溉技术及配套灌溉设备;推广使用的甘蔗收割机械,缓解原料蔗砍运季节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在条件适宜的蔗区大力推广农机深耕细耙作业;支持蔗农扩大生产,银行应以蔗区预期收入作抵押贷款,由糖厂收购甘蔗时为代扣蔗农当年应还贷款金额,以解决蔗农种植甘蔗的资金需求。
③推进制糖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崇左有实力的制糖企业,应稳妥有序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施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兼并、联合和重组,迅速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带来的收益,并最终实现从产业链中求效益,提升产业素质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信贷投入力度,针对制糖企业收购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的特点,银行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弥合互补作用,扩大制糖企业有效担保物范围,通过蔗区预收入质押贷款,以有效缓解制糖企业旺季收购资金困难;同时,积极支持制糖企业项目建设,缓解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加快蔗糖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化、自动化;为避免蔗糖产量和价格出现巨幅波动,要根据战略要求和调控市场的需要建立蔗糖储备制度。通过上述措施,不断提高中国糖都在国际上的蔗糖话语权。
④不断完善制糖企业税收监控系统。崇左市国税局自行研发的制糖企业税收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收购发票机。
问题3、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纲领提出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些新的思路与看法
答:广西崇左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对贯彻落实自治区“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两个建成”决策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崇左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笔者提出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路与看法如下:
崇左市应重点围绕“糖”“矿”“贸”“红”“绿”五大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1)着力促进糖业“二次创业”。
打好甘蔗“双高”战役,加快建设“双高”良种繁育基地,全面推广生产良种化、机械化、精细化、集约化、高效化,推广应用甘蔗种植综合配套新技术。推动制糖技术改造升级,引导制糖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支持制糖企业发展“二步法”,提高制糖生产智能化、环保化和高科技化水平,逐步实现原糖生产与精炼制糖生产分离。进一步完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流程,延长糖、酒、纸、生物化工等多条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促进制糖领域专业化分工,为制糖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糖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稳固“中国糖都”地位,力争到2020年,全市“双高”糖料蔗基地达200万亩以上,制糖产值达180亿元以上,糖的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年产值争取达120亿元。
(2)实施矿业开发战役。
强化锰矿资源供给,实施锰矿开采技术改造,提高锰矿资源自给能力;加强与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适度扩大锰矿进口规模,实现锰业上游供应链全球配置。稳定锰系主要产品生产,加大锰系铁合金产品市场开拓,形成多层次锰产品格局。推进锰产业生态化发展,构建生态环保型矿山开发体系,打造中国“绿色锰都”。加快开发铜循环产业,打造“铜矿采选—铜冶炼—铜深加工—铜材料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加快开发生态铝产业,打造“铝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的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提高铝产业竞争力;加快开发新型稀土产业,建立“稀土绿色矿山开采—稀土高纯分离—稀土金属合金—稀土功能材料”完整稀土产业体系。
(3)实施边境贸易战役
深入推进加工贸易倍增计划,重点在园区(口岸)内发展与东盟国家资源和市场有效对接的红木、矿产品、农林产业、机电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边贸加工业,促进贸易加工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现代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推行“前岸(口岸)后厂、前岸后园、前岸后店、前岸后市”等发展模式,推进建设一批边境贸易加工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口岸),逐步形成崇左百里边境贸易加工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争创国际品牌。引导外贸企业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升级发展,提升边境小额贸易发展水平。
(4)加快发展以红木为特色的木材加工业。实施红木产业战役,在推进珍贵树木培育示范带建设,广泛种植珍贵红木树种的同时,以凭祥红木生产基地为龙头,加快推进红木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红木原材料及半成品-进口贸易-自主设计与精深加工-销售与服务”产业链。积极培育红木文化品牌,推进红木产业与特色文化相融合,大力发展以红木为原材料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家具、艺术品和收藏品等产品,延长红木产业链。积极发展林业加工产业,形成富有特色的木材加工体系。
(5)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文化旅游战役,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绿色支柱产业。优化崇左市旅游产业布局,围绕打响“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旅游品牌,打造“一中心、两带、七景区”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广西旅游“三区一带”,建设边关风情旅游带核心区;加快推进花山岩画文化景观、5A级景区、国家深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等六个旅游高端平台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国际旅游合作,争取把崇左融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供给,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崇左旅游形象品牌。通过推出“互联网+旅游目的地”“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建设,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