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性就业的弱点
女性劳动者在就业问题上虽然存在优点,比如女性劳动者有着男性劳动者无法比拟的优点:遵纪守法、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等,使女性劳动者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但女性在就业问题上也同时存在一些弱点,导致不能胜任工作,被用人单位歧视。
1、依赖心理
当今社会上,90后已经开始陆续进入社会,走入工作岗位,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众人手心长大。尤其是女性,从小就在家人的保护中长大,直到进入了社会,也离不开对家人的依赖,而自身能力却一般般,即使家人帮忙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也会由于不能胜任工作而受到同事的不满,领导的为难,结果自己苦恼,工作也受到影响。
2、娇气心里
现在的女性劳动者在求职时“眼高手也高”,要求工作必须是自己喜欢的,与自身爱好相符合;工作必须体面,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工作不能太累太复杂;工作的工资待遇、福利好,对于一些普通的岗位,不愿意去工作,可是自身的能力却只能胜任一些普通的岗位。使女性劳动者的自身的期望与其工作能力相矛盾,即使凭借一些社会关系找到了自身理想的工作,仍然十分娇气,不仅不利于自身工作,而且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3、女性劳动者的事业心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弱的心理
大部分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上进心、事业心强,往往有大的抱负,希望成为女强人,可是文档后,由于刚入社会,参加工作大多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工作,导致女性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自信心减少、工作热情下降。再加上,二十多岁到三十岁是女性人生选择的关键期,是选择结婚生育还是选择继续一心一意在工作上打拼,成为这段黄金时间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矛盾。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大多女性在这时候会选择结婚生子,为自己选择一份稳定的生活,可是结婚生育后,随着家务负担的加重,对工作和自身事业的发展就没那么关注了,投入的精力就更加少了,甚至有的女性为了丈夫的事业发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自身工作价值取向便由以事业型与经济综合动因为主,转为以经济动因为主,这种女性心里,实际上是阻碍了女性事业的发展,使其工作上的上进心和成功的欲望大为下降,同时这也成为了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女性劳动者的理由。
二、女性就业情况的现状
在我国现在的就业情形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弱势群体就是女性。从古代社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到现代社会的女性撑起半边天,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女性的就业率也不断提升,但是对女性的就业歧视仍然出现在各行各业中。
女性劳动者就业是女性应该具有的合法权益,但是女性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很多方面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这种现象一直在当今社会存在。受传统性别分工意识的影响,女性在社会劳动领域受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择业过程中,女性受到的歧视有多种形式。我国女性择业中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年龄、身份、性别、身体条件等方面的歧视。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与统包统配劳动制度的松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劳动力之间包括男女劳动力之间的就业竞争在所难免,中国妇女就业开始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
三、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
1、就业机会不平等
现在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义务教育了,我国的家庭把子女都看得比较重要,也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作用,只要子女有能力升学,都会继续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没能力升学的子女,父母也会让他们去职业技术学校多学点技能。有数据表明,我国高校中女学生的比例达到了44%,占高校学生一大部分,意味着女性的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了。但是,就业的比例仍然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仍旧成为女性文档生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女性生理的特点,在女性的人生阶段中,必然会经历怀孕、生育和哺乳这一阶段,而这一阶段无疑是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给用人单位带来了麻烦,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2、退休年龄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男性干部和工人都是法定年龄60岁退休,女性干部是法定年龄55岁退休;女性工人是法定年龄50岁退休。过去我国退休年龄的差异是出于对女性劳动者的照顾,也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
3、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决定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还有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专门研究表明,女性自律、勤奋、有韧性,所以女性就职、升职、加薪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但是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女性劳动者低于男性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据中华英才网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男女应届文档生薪酬有较大差距,该网对2005届文档生工作第一年的薪酬情况的分析显示,国内大城市中,大学文档生薪酬差异最大的是上海,男性平均年薪45117元,女性31416元,男性比女性高出30%以上。但是由于女性的特点,同一岗位,工作能力与男性相当时,工资却比男性低,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时,女性很少会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四、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
1、历史原因
传统的性别歧视观念仍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把男尊女卑的观念演绎的淋漓尽致。“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观念将女性紧紧的束缚着女性。在以前,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而女性的家务劳动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经济上、观念上、形式上的男尊女卑,使妇女成为了男性社会的牺牲品。两性在几千年来都存在许多方面的不平等,当社会分工呈现出性别差异、剩余产品的出现而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劳动力过剩时,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就应运而生。
2、观念原因
由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人单位觉得未婚女性由于还未稳定下来,有很大的流动性,接下来会面临结婚的选择,由于中国的传统,导致一部分女性结婚后就辞掉工作在家,或者更换工作的地点或行业,造成未婚女性在岗位呆的时间不会很长,员工流失率会增大,而一个企业招聘员工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都非常大,即招聘成本很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在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前提下,由于女性自身特点,被用人单位视成生产力低下的群体,而男性在价值的创造上优于女性,所以当同一岗位面临选择时,用人单位则侧重于招聘男员工。
3、经济原因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在2001年时加入WTO组织后,就业就完全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用人单位始终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与使用男性劳动者相比,使用女性劳动者的劳动力成本明显增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用人单位对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歧视主要是因为雇佣女性劳动者的成本比较高,女性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比男性低。女性劳动者除了要从事社会工作外,还得花时间精力来处理家庭劳动,而且由于女性的特点,怀孕生子,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用人单位还得让女性劳动者带薪休假,甚至还得找临时工来暂时接替工作,又无形间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被市场承认的劳动只有社会劳动。而生儿育女、家务劳动等其它劳动,只有使用价值,没有市场价值,而且也不可能带来市场意义上的收益。
五、构建女性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性别就业歧视中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妨碍了社会公平,剥夺了众多女性工作的机会和就业的权利,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导致人力资源闲置,这更将增加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危害甚重。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无限乃至违反《宪法》的规定,与我国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缺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急需完善我国就业平等权的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