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23
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原因及治理
[摘 要]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己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的一大顽症。其中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会计信息面临的最主要的失真形式。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原因;治理
一、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相关概念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微观管理及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客观真实、公正公允。据统计,它占到了整个经济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可见会计信息对经济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故意失真与非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一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事实上,会计信息失真并不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经济活动有所偏差的全部情况。由于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能是大致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是在所难免的。因而,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只要遵循现行的规则。偏差限于现行规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就不应被认定为会计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