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作业下业务发生后需要先填制记账凭证,然后在将其登记到账簿,这时需要采用平行登记的原则将记账凭证的信息分别登记到总账和明细账,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期末还需要进行对各账户进行汇总,然后结账,并试算平衡,最终编制报表,如此繁琐的过程实际是由信息转移所带来的,因为每使用一个账簿就伴随着一次会计信息的重新录入,为了确保无差错而进行反复的核对,。电算化系统中,并没有实际的账簿,会计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各账户使用时直接指向第一次录入的凭证信息,不存在数据转移,因此平行登记、对账、过账、结账等没有实际意义。并且在填制凭证的过程中,借贷如果不平,系统不允许记账,因此除了期初余额的录入外,试算平衡也没用实际作用。(注5)
(二)账务处理的网络化
所谓网络化,是指运用网络财务软件,借助于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实现远程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及动态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
相对于传统手工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模式,信息化下的会计流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来概括,信息则由分散收集经集中处理再分类报告,整个过程自动化、规范化程度高,具有连续性、一贯性的特点。
(三)会计电算化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会计电算化的产生是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开展会计电算化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它不仅是会计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因此,会计电算化在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会计电算化不仅对会计的原则和制度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会计的组织形式,进而影响到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系统向着网络化发展。而企业系统的网络可以分为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广域网,内部网络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它趋向于内部一体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外部网络影响到企业的监管,及企业间、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间的沟通将趋于标准化和简单化。
四、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思路和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改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十分必要的。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它的到来改变了传统会计复杂的工作内容,带来了更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会计人员都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因为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中。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可以更为有效的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监控,不但可应对在工作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还会从整体上保证企业财务的正常发展。(注6)
实施会计电算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独立自主经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客观上要求能随时掌握市场预测经济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作为企业经营者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必须借助会计电算化,及时、准确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企业领导来讲,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员工,应提出具体要求,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
(二)营造有利会计电算化的外部环境
财政部门要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法规、政策,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形成激励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机制与环境,激励中小型企业尽快实行会计电算化。符合实施条件但限期未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完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市场与社会环境,银行、税务、统计、审计及主管部门等应尽快实行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这样从外界环境上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迫使企业尽快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财政部门应组织好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如电算化工作的指导、业务的检查、工作经验的交流等,力争使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主管部门和软件厂商应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大力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如会计电算化工作系统配置模式、相关硬件设备的购置与组建、软件信息的咨询、软件系统的初始化及日常操作工作等,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注7)
(三)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会计这门学科中,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随着网络的出现,会计信息处理财务网络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企业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更应知难而进,一方面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文档人员进入企业会计行列,另一方面可以选拔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使财务管理达到较高水平。(注8)
(四)增强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保密性弱,很多软件中的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即使算不上“电脑高手”,也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地破坏数据。因此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内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和加强审计监督等。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中,所考虑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目标,即获得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它的中间数据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的中间加工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上一过程数据处理的结果又作为下一过程数据处理的来源,整个处理过程在会计软件程序的安排下完成,具有数据处理“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按总账或明细账的格式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