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浅析
财务处 汪晓茜
摘 要: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从内控的意义、内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对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意义;问题;措施
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学校的资产有了大幅度增长。为了确保教育资金切实用于基础教育,对国家投入的基础教育的资金必须加大监控的力度,因此学校内部会计控制成为学校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是提高中小学各方面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明确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会计行业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课题”。近几年,经济案件频发,因此要发挥好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参谋作用、在防范化解风险中的预警作用、在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中的卫士作用,必须不断强化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是实现会计基本职能和任务的需要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其根本任务是按照我们基础教育的特点,妥善、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好各项理财性资金,不断提高学校和财务管理水平,努力为发展基础教育学业服务。中小学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通过会计核算及提供会计资料作为学校管理决策的依据。会计的另一基本职能就是依法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贯穿于全部会计工作中。如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能够有效地揭露和制止违法违纪活动,堵塞各种漏洞,防止经济犯罪,防范国有资产被侵蚀,以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必须夯实内部会计控制这项基础工作。
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需要
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心内容是建立一套经济责任制和岗位授权制。建立经济责任制和岗位
授权制,能在学校内部产生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管理机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避免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损失,更能有效地防止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这种机制是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本身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适应全面审计的需要
我国公有中小学校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政府每年都要进行
审计,目的是尽量减少教育资金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问题,避免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审计的重要内容就是看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可见,在中小学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对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二、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的存在问题
(一)单位负责人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由于中小学校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财务工作业务量不是很大,单位负责人从而淡化了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不重视,使学校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负责人甚至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越权履行职能,把会计的职能仅仅当作是单一的记账、算账,使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控。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学校对财务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会计财务部门的事,缺乏统一的部署和组织,导致学校的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有的学校虽然也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完善,也只是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甚至出现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队伍,有的中小学校的会计人员都是教师兼职,学校对财务人员的配备较随意,不考察其综合素质,他们本身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把帐做平,把钱对上帐”,认识不到岗位的重要性,也影响了对会计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对新形势、新体制下变更的会计知识进行系统或必要的学习,风险防范意识较弱,这就使得中小学在票据审核上把关不严,票据管理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预算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在争取预算时较积极,而在预算下达后的执行却没有及时跟进;或者在申报项目时未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待预算下达后又需要调整或追加,这使得预算的随意向增大,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及约束力。
三、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增加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首先,单位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其次,必须强化对单位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使他们在了解和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学校由上而下每个人都具有控制理念和自觉控制态度,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各中小学校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制度,其建立健全和实施效果是中小学校财务好坏的关键。由于各中小学校的业务都大致相同,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各校实际情况兼顾成本与效益原则,统一制定出适应本地区中小学校的具有指导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各中小学校再结合自已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后建立健全本单位科学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
(三)提升会计综合水平,加大人员素质控制。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执行者,会计业务处理的好坏,与会计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选择会计人员上,不仅要有业务能力,能担当起经济卫士及理财人的重任,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要廉洁奉公、熟知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财经法规制度和政策制度。对会计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还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学校的业务活动。首先,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财务部门应就上一年预算的执行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待本年度申报预算时可作参考。其次,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部门领导人员及教师代表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预算年度的申报项目。再次,待预算下达后,要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人、到事,并相应制定各项指标以及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预算控制作用。
(五)夯实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原始凭证的取得要真实、合法、有效,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要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会计资料归档制度,学校财务档案管理要专人负责,并且必须保证会计档案不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六)建立公开的会计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平台作用。
除了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有权监督检查学校的财务状况,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财务也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可通过定期的校务公开栏、会议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浅析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