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42
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相关问题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从国际、国内对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进行分析探讨,阐述我国的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金融会计的顺利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工具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定义。
美国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把衍生金融工具界定为同时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约:有一个或者多个标的,且有一个或多个名义金额或支付条款,这些因素决定了结算条款,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结算;无需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条件具有类似效应的其他类型的合约相比,所需求的初始净投资相对要少;要求或允许净额结算,或能容易借助合约之外的方式进行净额结算,或一交割资产的方式使得资产接受方的结算结果后果类似于净额结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金融资产的定义是指具有些列特征的金融工具会同其它合同: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它类型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是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映的其它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贷合同、互换、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贷合同、互换、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两种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中,其前两个特性相同,即“具有标的”和“不需要初始净投资”,而这两个特性能够确保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衍生性和杠杆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1、契约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以合约为基础,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约之日起便基本确定,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初始净投资,而交易却要在将来某一时刻才能履行或完成。
2、收益的不确定性
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标的物价值的变动,即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将随着未来利率、证劵价格、商品价格、汇率或相应的指数变动而变动。
3、财务杠杆作用
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时,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就可以从事大宗交易,以小博大。投资者只需要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交易者预测相一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伴随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风险,一旦预测有误,出现金融风险,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的损失,甚至危险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4、虚拟性
虚拟性是指金融显示工具所具有的独立于实物运动之外、却能给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性。金融衍生工具只是代表着权利与义务的一纸契约,脱离了实物交易过程,独立于实物交易之外。
5、灵活性
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客户所需要的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参数进行设计,让其达到充分保值避险等目的。然而,由此造成这些金融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转让,故其流动性风险也极大。
三、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探讨
由于金融工具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价格波动剧烈,因此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价值并不能提供完全相关信息,而是要在合约持有期间定期地对其进行在确认,重新计量其价值,从而使财务报表中反映的金融工具的信息更客观、真实,在具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初始确认、再确认、终止确认三个阶段:
初始确认
IASC的确认标准认为,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这也是因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约签订时,与其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所以此时确认资产或负债是合理的。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标准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资金负债,这是唯一的初始确认标准,按照新准则的初始确认标准,初始确认的定时问题解决之道是“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因为,在金融工具合同签订的时候,企业已经成为了合同的一方,因此,应该在此时进行初始确认。
2、后续确认
即是对已经经过初始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的再确认。由于合约签订到未来的交易之间有一较长的时滞,在这段时间,汇率和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变动,会引发公允价值“量”的变动,因此有必要进行再确认。对此,IASC规定,所有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都应在当期确认为损益。
3、终止确认
终止确认是针对合同权利和义务的终止而言的,就金融资产来说,当企业不再拥有构成金融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合约权利或失去了对构成金融资产的全部或者部分合约权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