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09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的目的分析以及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等。接着本文通过阐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手段与识别方法,揭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方法,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有关法规、政策和契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完善现行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健全关联交易的法律制度;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管理力度;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等对策,以便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现象。
[关键词]:盈余管理 动机 盈余管理手段、识别方法 治理措施
一、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3、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
(二)、盈余管理目的
1、是筹资目的。
2、是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
3、误导市场动因:由于会计信息被广泛地应用来进行股票估价,盈余信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因而促使管理当局操纵盈利以试图影响短期估价业绩。
此外还有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
(三)、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1、盈余管理的内部动因
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债务合同的约束;合理避税的考虑;避免巨额政治成本;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动因。
2、盈余管理产生的外因
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局限。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存在,会削弱财务报告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但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尽管公认存在盈余管理,但要确证还需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通常的做法是,先确定管理当局可能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然后估计非预期应计项目类型是否与这种动机相一致。为了估计非预期的应计项目,许多研究从应计项目总额人手。将其确定为报告净收益与经营话动净现金的差额。然后,通过那些代表预期应计项目的变量对应计项目总额进行回归,诸如以收入作为变量,考察营运资本需要的影响; 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变量.考察正常折旧的影响。这样,应计项目总额中无法解释的部分即残差,就是非预期的应计项目额。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归结为上市前在[PO过程中进行过度的财务包装,上市后为了维持“配股资格”,为了避免被“摘牌 或被“特别处理”,为了内幕交易、操纵股价需要等而进行盈余管理。国内不少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上述动机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这些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手段与识别方法
1、盈余管理的手段
(1)、 虚假确认收入。采取提前确认收入、推后确认收入以及变造交易收入的手段以达到平滑收益或伪造收益的目的。由于企业对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的基础上,企业为了粉饰盈利状况,人为地通过改变收入确认和计量原则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更有甚者,公然违背会计制度规定,采取非法手段伪造交易事项或原始凭证,借以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虚假确认费用。采用费用资本化、递延当期费用以及潜亏挂帐等手段调节利润。经济效益下降,而要想维持上市公司的配股和增发资格,以及亏损公司实现“保牌”,都寄希望于将会计报表做得漂亮一些。因此,本该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费用,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予以资本化;或者通过待摊的方式,减少当期费用;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或毁损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予确认,形成潜亏挂帐。
(3)、利用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通过商品购销业务、托管经营、资产及债务重组、转嫁费用负担等手段调节利润。关联方交易历来是母公司向上市公司“输血”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在短时间内扭转巨额亏损,单纯依靠会计政策的选择有时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关联方交易成为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
(4)、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通过地方政府补贴、税收返还以及巨额冲销等手段调节利润。由于上市公司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往往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挂钩,同时许多省分和地区也将上市公司看作地方的“门面”和“窗口”。因此,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壁垒成为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的重要因素。有关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补贴、税收返还成为微利公司改善经营业绩、避免上市公司年报出现亏损的“救火队”。 2、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1)、 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有助于辨别盈余管理企业。随着监管部门对会计报表信息质量检查力度的加强,一批令人触目惊心的会计造假案浮出水面,相关责任人也受到查处,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有所加强,执业谨慎性也在不断提高。 (2)、关注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动。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集团公司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因此,哪些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哪些不纳入就是合并报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子公司的利润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利润,公司可以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