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9080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问题探析
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有利于规范收费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收费的随意性。2007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这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的社会税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减免农业税势必减低地方财政收入,而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将会影响到地方公共支付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一、国家财政对教育投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教育资源属于混合产品,即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
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体现在受教育者通过学到知识和技能,便有可能在产后的工作中获得货币收益和精神享受,这些都是受教育本人或家人享有的,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同时,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全社会文化水平文明程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及其精神财富的传播和继承,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既不能完全向私人收费,也不能完全由政府负担,而应该既向私人收一部分费,让其承担应有的责任,又靠政府拨部分款项,让其在整个教育投资领域负担起应有职责。
(二)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收益,只有政府介入,才能供应充足
由于私人投资决策时,只是将实际承担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在外溢收益得不到报酬的情况下,就会叫少的选择以至摒弃该类活动.教育产品,尤其是基础教育有大量外部收益,成本与收益不对称,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此,必须有政府部门介入和干预。下图表对教育产品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行分析:
dd线为准公共产品购买者的边际效用曲线(需求曲线),DD线为社会边际收益曲线,他们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该产品的边际外部收益(假定边际外部收益是常数),供给曲线为SS.该产符合效率准则的产出水平为DD线和路线的交点E所决定的Q0,但在市场机制下,人们按本人获得的收益决定购买量,该产品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