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437
浅谈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管理中的财政行为
[摘 要]财政补贴是政府干预管理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性。出于地区间经济资源的争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考虑,各地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动用自身的经济资源对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存在的这种现象,只是在我国更有普遍性。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企业管理中的财政行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从会计的角度对这种行为进行研究和评价,实现宏观政策与微观数据的衔接,开辟会计实证研究的新领域[ 刘芳主编《现代财政税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3版2010年]。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司管理 竞争性企业 财政补贴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的主体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宏观治理主体即政府,一个是微观治理主体即公司自身治理。政府角色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作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另一方面政府作用及其行为方式构成了公司治理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管理中的财政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改革开放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单极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剧烈变化,国家权力进行重新分配,部分中央政府权力向地方政府转移,这一权力转移过程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在权力重新分配过程中,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经济权力得以扩大,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成为辖区内经济的真正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地方经济利益逐渐显露,不再是完全贯彻中央政府行政命令的附属组织。地方政府实质上成为区域经济调控主体,充当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或间接介入地方的经济活动[ 李萍主编《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图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版2006年第二章第一节]。陈晓、李静在《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中,在我国首次经验性地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公司业绩中的作用,认为地方政府出于资源竞争的需要,在资本市场中积极参与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大面积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不仅导致了地区间的税务竞争现象,还极大地扭曲了会计信息。如果没有地方财政的支持,近一半的已配股公司会丧失再融资能力。他们还发现国有股比例与行业无法解释补贴收入。有文献对同样的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却发现地方政府并没有利用补贴收入进行盈余管理,并且国有股权比例对补贴收入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他的发现与陈晓、李静几乎完全相反。 出于种种地方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往往将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作为行政目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一方面设立开发区,使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外部资金,同时抑制资本外流,实施市场保护;另一方面对本地企业给予更多关注,扶植本地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使其获得参与外部市场争夺的优势。地方政府不仅仅局限对效益较差公司进行政策扶持,而且也注重对一些效益相对较好公司加以重点扶持,力争组建成大的企业集团。地方政府的这种支持往往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实现,甚至超越权限,强制迫使税收、银行等部门减税免息,组织地方性资产重组,以到达扶植地方企业的目的。这一现象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现实性。
二、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管理中的财政扶持及其目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治理的主体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外部治理主体即政府一个是内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