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237
浅谈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化,世界各国企业并购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进行纳税筹划,从税收的角度尽量降低并购成本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寻找企业并购行为中可能作为纳税筹划的环节及筹划原则,以实现企业并购的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字] 企业并购 税收筹划 兼并 收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它的行为目标是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并购时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经营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进行战略重组,达到多样化经营的目标或发挥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协同作用,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合理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实现并购的最大效益,甚至可以影响企业并购后的兴衰存亡。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以便在现行水花框架内实现纳税成本负担的最小化,这与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产经营成本一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必然选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税收政策,主动运用税收杠杆讲企业并购等重组活动的各个环节同减轻税负结合起来,降低成本,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一、企业并购与税收筹划
并购
企业并购时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理论中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言和法律环境下,并购具有不同的内涵。本文所指并购是企业的兼并和收购(Merger&Acquisition简称为M&A)。
所谓兼并,泛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的合并,原公司的权利与义务由存续公司承担,一般是在双方经营者同意并得到股东支持的情况下,按法律程序进行合并。其特点是一个企业继续存在,另外的企业解散或不复寻在,其财产、债权、债务一同转嫁给继续存在的企业。
所谓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其特点是被收购企业仍可在法律上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
兼并和售后之间的区别在于,兼并是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为一体,收购则并非合为一体,而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居于控制地位。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兼并和收购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开,所以在经济生活中统称并购。
税收筹划
目前“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没有统一,从已有的专著来看,代表性的观点有:一是认为税收筹划的内容既包括节税也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从张中秀的著作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筹划仅仅包括节税,持这种观点的如唐腾翔、方卫平等人。
通常把只包括节税的税收筹划称为狭义的税收筹划,把既包括节税,也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在内的税收筹划称为广义的税收筹划。但在税收筹划的操作中,节税和避税难以严格区分,因此狭义的税收筹划与广义的税收筹划并没有显著的界限。本文比较支持广义的观点,认为税收筹划包括节税、避税和税负转嫁。笔者把税收筹划的概念概括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合法地减轻甚至免除自身应承担的或额外承担的税收负担,从而取得税后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原则
(一)价值原则
企业因为创造了价值才有了生存的基础,同样,实施税收筹划首先要考虑其可能创造的价值,也就是说要弄清楚这项筹划值不值得筹划。筹划价值的认知是从企业实施筹划的目的来确定的,并不是每项筹划都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认为这项筹划没有价值,或带来的价值不大,那就没必要去进行筹划。因此,价值取向是实施税收筹划的首选因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