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32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弊端
[摘 要]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并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在对旧准则进行修订的同时,又新增了一系列的会计规范。新准则的体系更加完善,无论对会计造假,还是盈余管理,都将起到很大的防范作用。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在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财务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它往往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预定的管理目标而采用的一种行为。它利用了会计准则的缺陷和监管漏洞,是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范围内所采取的一种行为。因此,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盈余理,而同时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空间。本文通过实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 进行关注,对弊端提出对策和建议
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行。会计准则实施三年来,一方面遏制了上市公司很过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会计方法选择范围的扩大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随着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为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保障投资者权益,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进行关注,找出弊端。经过研究我个人认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着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这个大的弊端。
一 、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1.利用债务重组的非正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资本或重组后债务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即债务人应将所获得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样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债务人的财务负担,使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轻松上阵,另一方面会造成一些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获得营业外收入,使企业亏损减少甚至扭亏为盈,这对ST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