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630
浅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
[摘要]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调整报表、粉饰业绩的事件屡见不鲜,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屡禁不绝,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危害、成因进行剖析,进一步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对策
一、引言
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假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规章,是财务造假行为的本质;违背真实性核算原则,造成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失实,是财务造假行为的结果和表现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是财务造假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判别标志。经济利益则是最为常见的财务造假动机。
2002年夏,随着华尔街财务丑闻在全球范围内曝光,从安然公司到世界通信公司,从施乐到默克,一拨拨石破天惊的财务造假事件给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胡育:《浅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466期,第297页.]。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出于完成财务计划,维持或提升股价,增资扩股,获取贷款,保住上市资格等目的,采用资产造假,不恰当核算特殊交易,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错误确认负债和费用等手段弄虚作假,操纵利润,欺骗和坑害投资者。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案层出不穷。从建立证券市场伊始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中水国际集团“三大虚假验资案件”,到举世震惊的银广厦、中航油陈久霖、财务侦探夏草案等,接连不断的财务造假,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股市跌势绵绵,投资者的财富缩水严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陈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识别模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6页.]。利润操纵财务造假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必须集中力量予以治理。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一)虚假确认收入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