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61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上的运用
【摘要】 本文从论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入手,重点分析了该原则资产方面的确认、负债方面的确认、收入方面的确认的具体运用。提出了如何使该原则得到贯彻实施的具体做法,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到更好地贯彻实施,从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 理论分析 会计信息 运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一、会计要素确认方面的运用
1、资产方面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将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是被企业所拥有或所控制。(3)资产是由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获得的。在资产的确认中,既考虑了法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归属,更加强调的是其经济实质:能否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企业对某项资产拥有法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但如果该资源在经济上已不能再给企业带来可预期利益时,也不应作为企业的资产对待。相反,如果某项资源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