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968
作业成本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摘 要] 作业成本法随着环境的变化应运而生,基于其优越性,国内外企业相继采用,但此种计算法有其应用的条件。本文就此分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障碍,扬长避短,使之得到更合理利用。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应用;
前言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系统。当我国的学术界从北美引介这一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并且我国的实务界亦开始尝试这一工具之时,有必要对其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与传统会计成本观相比较,作业会计实现了几个重大突破。具体而言,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溯本求源,改变了成本动因。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做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