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96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摘 要】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和相关规定,阐述了资产减值的确认及开展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全面分析了我国现行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的标准、减值迹象的判断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行阶段,通过合理划分资产组、统一计量标准、加强企业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等相关对策,以期完善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备。 【关键词】 资产减值; 减值存在的问题; 相关对策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资产减值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规避风险。同时,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我国目前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不仅是为了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笔者拟就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粗浅的讨论。
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以前的4项增加到8项,这从理论上来说,增强了资产的相关性,有利于挤掉“水分”,提高资产的真实度。然而,由于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主观性很强,已有被部分上市公司当作盈余管理工具的趋向。因此,客观认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才有可能实现趋利避害。这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计提比例不当
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对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缺乏统一的标准,计提的方法和比例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带有较强的主观判断性,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提供了空间。如果资产的持续获利能力下降而仍以历史成本反映在账面上,就不能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资产减值能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减值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如长期投资减值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降低;2.资产减值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如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3.资产减值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如应收账款中的坏账准备。因此,资产减值会计与会计目标是一致的,能真实反映资产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