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会计信息失真是违反了会计原则中的那些规定,具体的内容有包括哪些 ?
答: 会计信息失真是违反了《会计法》中第一章
第三条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五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信息失真还违反了《会计法》中第二章
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信息失真还违反了《会计法》中第三章
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四)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
(五)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问题2、如何判断信息失真中的会计错误与造假
答:判断信息失真中的会计错误与造假,首先要了解失真的会计信息有三层含义:(1)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只要是公允的信息就不会有危害,反之,不公允的信息会造成信息危害,即失真等于不公允。(2)失真的信息是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那些使得使用者的判断被误导的信息,两者密切相关,即失真=超过重要性临界点。(3)会计信息有两种主要表现会计信息差错和虚假,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会计信息差错未必会达到影响使用者判断的程度,凡差错超过重要性水平的才能算作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虚假则一定是有关人员出于种种原因故意弄虚作假,以达到影响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目的。所以,虚假信息一定是失真的信息。因此,失真信息=虚假信息+一部分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差错信息。
问题3、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监督的途径有哪些?
答:对企业的内部监督途径主要是督促企业健全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则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质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财产物质;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创造条件。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一方面,它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 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系统、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完善。
对企业外部监督的途径主要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首先,要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与权威性,加强准则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约束企业会计行为,增强信息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公开性。再者,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水平,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对不负责任或者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问题4、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什么?
答: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2)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
(3)监督体系不完善;
(4)利益追求的驱动;
(5)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
(6)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和估计性;
(7)会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