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什么是成本管理?
答:根据现代成本管理的要求,成本管理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决策等,以上一系列的科学管理行为,就是成本管理。
成本预测就是分析和研究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收集到的成本数据,通过一定的计量模型去测算成本水平。成本预测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预测也为进行科学的成本决策提供了基础。
成本计划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规划企业为实现预期成本目标所需的总生产经营费用,以及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案。
成本控制就是按照既定的条件和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用进行调节和监督、控制,揭示偏离成本的计划差异,及时纠正,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成本核算时现代管理成本的基础,通过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成本管理所需要的成本数据。随着及计算机技术的变化,成本数据的归集和加工整理更加方便,着也在不断的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为有关部门及时、系统、准确地提供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时结合企业成本计划和成本核算的数据,对有关成本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评价,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成本管理的水平。
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离不开成本信息。采集和分类提供各项成本管理工作
需要的信息成本,合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可以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化。
问题2、成本管理与成本会计有什么关系?
答:成本会计是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字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摘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包括对整个公司或者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整体预测,对成本的计划和控制,对着成本的预算、分析、考核和决策等等。这需要成本会计广泛收集资料,为高策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成本会计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内在功能,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其职能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逐步扩大,从原来的监督职能,扩大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级评价职能。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
成本会计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是 时代特点,突出了现代化的格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新形势下划时代的创举,新时期的强音。这些大政方针决策,正在贯彻于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研究设计现代成本会计,也必然要以此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并在意识观念、思维方式和业务手段上,都注入新的内容,显示新的风貌,比如讲究竞争机遇,强调时间效率,引进国外经验……等等,从而真正突出现代化的格局,无愧于冠以“现代”的头衔。
第二是 法治特点,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
《会计法》是根本大法,“两则”、“两制”是行为基准。成本会计作为一个子系统,自然要置于这些大法、母法的统驭之下,尽管有它一定的灵活性和具体化的余地,但在原则问题上就不能出半点偏差,这样才维护了法治的尊严。当然,为了使其更能适应各种企业的不同情况,并有利于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在某些业务处理上也提供了选择的方便。总之,通过大法挂帅,“两则”统驭,“两制”为主体,专业操作办法作具体补充,就把整个企业的财务会计体系建立于法治轨道之上,得以依法办事、按法运行。
第三是 系统化的特点,理顺关系,自成体系。
首先把成本会计从成本管理的广义范围中划出来,它只能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不宜与之混淆不分。过去习惯上总是笼统地将成本管理列为财会部门的职责,甚至分管成本指标,结果是力不从心,难以兑现。因为成本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是项综合性的工作。而如果单提成本会计自然是财会人员的任务了。
再就是按照国际惯例,使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分离。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企业领导和企业外界有经济关系者,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损益的,称为对外会计。成本会计则是向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日常经济活动的成本数据,以便作出正确决策,并控制实施,故称内部会计。当然两者之间又是相互渗透,有着密切联系的。
这样理顺了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管理的关系,同时对其内容结构加以明确规定,成本会计就可单独运作、自成一套完整体系了。
第四 是规范化的特点。
成本会计作为一个子系统,之所以能够独立成章,就在于它具有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与其它方面的网络钩节。对其运作的目的、依据、程序、对象和方法,都要作出科学的设计和具体的要求。特别是现代成本会计,更是试图将成本计算与预测控制以及其它各种经营管理方法加以综合组成,并引进一些最新的管理科学和数学模式,使之既可单独发挥作用,又能联系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它还会把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工效关系和责权利关系等,都贯穿于业务活动之中,纳入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