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请分析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与区别。
答: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主要区别:1、目标不同。内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是对各种业务进行评价,是否合规。2、手段不同。内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内部审计主要手段是查证、函证、抽样、座谈、调查等。3、关注点不同。内部控制的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岗位约束、制度的有效性、关键岗位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异常财务现象,财务规范性等。4、对象不同。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是相关环节和财务相关信息。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都需要建立相关体系和制度。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检验和保证,并为内部控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的目的之一。3、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为手段和目标。
问题2、请分析公司规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答: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显著特点是所有权与控制权没有分离,出资人与企业家的职能合二为一,家族核心人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具有“灵魂”作用;内部管理人员和股东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经营和管理往往不是出于竞争的迫切需要,而是由于情感和道德的需要。中小企业的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使其内部控制具有高效性但缺乏合理性。一方面,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统一,企业业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具有“灵魂”作用。使企业业主可以迅速决策,对企业实行直接控制,保证了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股权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由企业领导人凭经验自己作出,这样的决策孕育着作出错误决策的风险,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受业主或高层管理人员左右,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科学和合理性。大企业中虽然也有一些企业是家族治理模式,但相对于中小企业,只占很小的比例。多数大企业的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相比较,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经营管理层由委托代理关系产生,拥有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多极权力相互制衡的控制系统。大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使其内部控制具有合理性但缺乏有效性。一方面,大企业在权利相互制衡的过程中也体现了集体决策模式的优势,使决策更趋于科学化,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大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制衡过程,会导致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拖延和效力衰减现象。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各自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内部控制的不同特性。
问题3、请以某行业为例,分析并评价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