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环境有哪些变化?
答: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将主要由资本、劳动力转化为知识和人才,知识和人才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转化必然带来会计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对会计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环境有以下一些变化:
1、会计目标的变化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会计目标的基础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企业的全新资本,作为关键性、主导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领域,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和创新。因此,会计目标应主要转为:关心企业人力资本拥有量及其能力的增长,反映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量的大小,体现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会计目标观念应当是既注重决策有用性,又不轻视受托经管责任。经管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而需要采用历史成本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利润;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迫切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要求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进行计尺,用未来现金流尺反映企业价值(企业财富)。
2、会计假设将被系统化、集成化模式所替代。
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但这些前提条件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必须作相应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会计期间可以划分得更小,会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随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随时地编制和报送会计报告。计算机实时报告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得最新的会计信息,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才能获得。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加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减弱,使知识经济时代一改工业经济时代下相对稳定的态势,经济环境变得动荡不定、难以捉摸,持续经营、分期报告、币值稳定等假设都显得不合时宜。而一旦信息技术用于会计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快速、高效、计算成本低廉等特点,上述各项假设均可以不复存在,会计可以是一种既有原始成本又有现行成本等多种计价性同时并存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分期报告又有实时报告的信息系统,可以是一种既有货币性计尺又有非货币性计尺的信息系统。总之,会计可以是一个系统化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尽管知识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但人们在进行知识财富生产的同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仅要具备适应于知识经济的会计原则,也不能抛弃适应于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是多种原则的并存。以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为例: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条件的情况下,显然采用单一原始成本计价有很多缺陷,最主要的缺陷是企业的“软资产”没有得到确认和计价。“软资产”是指能够被企业所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效益,但没有物质形态,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确认的资源,主要是一些无形资产。例如,红塔山商标的价值已十分巨大并不断增值,但在红塔集团的定期财务报表上却没有反映为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制造模式向知识密集产品转变,软资产的类型日益增多,价值越来越大,在各个企业的资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会计工作中心的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知识资源(包括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等)也将替代稀缺资源(少数除外)而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从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要求从以物质资源为核心反映财务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向以知识资源为核心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转化,即从有形资产会计向知识资源会计转移。
5、 会计报表将发生变化
(1)信息使用者关注重点将发生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正作为一种全新资本,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生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创新。这时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将不再是企业的“现金流转”,而是转向“知识增进”。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因此,如果不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适当性和充分性
(2)报表披露的重心将发生转移。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里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必将得到充分披露。
(3) 报表提供将更为及时。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科技及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致使知识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频繁,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加大了决策者的决策风险。这就要求对会计报告模式进行相应的变化。
问题2、在这一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创新是如何体现的?
答:在这一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创新应体现在:
(1)把人力资源信息作为会计报告的重要内容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因此,如果不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适当性和充分性。因此应对这个时代的会计报表作适当调整:①调整报表内容。单独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或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人力资产的信息,在“损益表”中设人力资源收益、成本及费用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等信息。②在表外披露相关信息。如: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披露,不仅反映出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还能反映出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突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充分性
知识的快速更新,加大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而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更是加剧了经济的动荡。为减少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决策风险,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鉴于上述分析,为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减少决策风险的需要,应对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适当创新。这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在会计理论方面,提高及时性与会计分期假设有关,可考虑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也可以根据业务经营特点,实行灵活的不等距的报告制度。同样,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从空间跨度来说,企业应提供“金字塔”式的报告结构,从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到最高层的高度浓缩的信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充分性”的需求差异。而从时间跨度来看,会计不但要提供“过时”信息,而且要提供“实时”信息与预测信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将是财务报表创新的主要方向。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色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会计报告模式应作相应的调整:①根据企业及行业的特点采用新的报告周期。在原会计年报、月报的基础上,增加“周报”甚至“日报”,也可根据自身特点采用灵活的“不等距”报告。②从充分性的角度来说,企业应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如:原始信息、加工后的信息、数字信息、文字信息、表格信息、图形信息等,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③从时间跨度来说,企业还应提供几年或一定期间的会计报告。这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从宏观上对企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④报告“价格变动”信息。传统的会计报告以“货币计量”为前提,且不考虑价格变动问题,这样,在物价变动时,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和“可比性”。因此,物价变动时应提供相应的“物价变动财务报告”。⑤增加金融工具及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或在表外作详细的表述、披露。这些事项具有前瞻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特点,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热点,因此不能像传统会计报告中只在表外作金额、数量、历史成本的披露。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等)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是企业会计报告披露的重点内容,这种披露应包括每类无形资产的成本、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和使用年限等方面的信息。⑥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这些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了解企业现在和预测企业未来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些信息主要包括:经营业绩信息、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等。⑦对企业有利或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不大的信息,企业可自行决定披露与否。
(3)创新会计报告手段及形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采用传统的书面报告形式外,还应采用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随着会计软件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日益盛行,企业在记账的同时,也完成了会计信息报告的大部分工作,会计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送到信息使用者的手中。
问题3、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