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标志
二、对财务本质不同观点的述评三、“财权流”是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
内 容 摘 要
用“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既充分体现了“本金本质论”的优势,又反映了“本金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注重了“价值”与“权力”的高度融合。如果说,在传统的企业制度下,不讲财权的财务活动还能称之为财务的话,那么,在企业拥有充分的法人产权和财权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在“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前提下,如果脱离“财权”来谈财务,就很难体现现代财务的本质特色。
论财务的本质
在我国,财务本质理论的讨论由来已久,主要有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分配关系论、价值运动论、资金活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论等几种观点,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些特性,也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财务本质理论的建设。本文试从现代产权理论入手,从与“产权”相近的“财权”角度,对现代财务的本质作一初浅的探索。一、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标志: 财权 1.财权的基本内涵 “财权”概念是一个与“产权”相似的经济学范畴,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等权能。这一支配权显然起源于原始产权主体,与原始产权主体的权能相依附、相伴随。随着产权的分离,财权的部分权能也随着原始产权主体与法人产权主体的分离而让渡和分离,这样原始产权主体在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同时,也拥有收益权这一财权(当然是产权的权能);法人产权主体在拥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产权权能的同时,也拥有了与此相联系的收益权、投资权等财权(当然也是产权权能)。这样对独资企业而言,由于产权没有分离,企业在拥有完整的产权的同时,也拥有全部的财权。对于产权分离的现代公司而言,财权随着产权的分解而分解,公司只拥有部分的财权。在严格的法人治理结构下,法人产权主体所拥有的产权权能具有独立性,公司的财权在其拥有的范围内也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公司是否拥有独立自主的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是否能独立理财在涵义上是协同的。由此,理想的财权在独资企业是独立的,在公司制企业也应是独立的。同产权一样,财权同样应具有可分性、可明晰性和独立性等特征,否则便成了与模糊产权关系相伴随的模糊的财权关系,或称模糊的财务关系。 作为财产权的产权,它从两个方面对财产实施管理,即实物形态的财产和价值形态的财产,如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基本上是从实物形态对财产实施产权管理,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所实施的职能基本上处于这种状态。而财权侧重于对财力的配置,也就是从价值形态上对资金(本金)进行配置或支配。也就是说,在财权归于产权的内容中,主管价值形态的权能,并构成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内容。如收益权以及收益分配权、筹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成本费用开支权、订价权等。 2.现代财务与传统财务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在我国传统的国有经济中,国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唯一所有者,企业作为经营者只有有限的管理权,国家政府融行政职能、经济调控只能和所有者职能于一体,造成了国家与企业的行政关系和经济关系混淆不清,国有企业的内部无论原始产权还是对生产要素的支配、占有、使用权都统归于国家所有者,企业不是独立的产权主体。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法人产权得以提出和确立。企业产权的拥有者就是产权主体,当企业所有产权的边界都十分清晰时,市场经济的主体才能真正形成,企业才能成为既有内在动力,又有行为约束机制的经济实体。 与产权制度相适应,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实质上属于没有财权的“财务”,企业财务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成为国家驻厂的“核算员”,一切按计划行事,“专款专用”、“三段平衡”,企业没有独立的财权(也没有法人产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传统国有企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及其活动,至少可称为无财权的“财务”。那时所谓的“财务活动”是与会计活动融为一体的(会计无需财权),因此,在没有财权的前提下,要对财务和会计作出区别是十分困难的,理论界关于“大财务”或“大会计”的分困难的,理论界关于“大财务”或“大会计”的争论也就不足为怪了。 随着企业产权主体地位的确立,企业也相应取得了自己独立的财权,企业有权在法人产权的范围内独立行使投资权和收益(分配)权等各项权能。可以说,独立财权的确立,是现代企业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是企业是否真正开展财务活动的标志,也是财务区别于会计的重要“法码”。
二、对财务本质不同观点的述评
我国关于企业财务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企业财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分配和运用货币资金的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体系的总和。这是前苏联学者长期坚持的一种观点,在我国,特别在20实际五、六十年代有较大影响。主张者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商品生产的存在,必然导致价值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价值规律又必然通过货币和货币关系来反映和表现。企业财务就是物质生产领域利用价值形式来进行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进行核算,计算生产耗费、成本、价格和盈利;进行社会产品和企业纯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货币关系。
第二种观点:企业财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其主要理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又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即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运动;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运动。物资不断地运动,其价值形态由一种形态变化为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资金运动。在其不断运动过程中,必然同国家、银行、其他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职工发生一系列的经济关系。
第三种观点:有人认为,不能把企业财务的本质于企业财务活动等同起来,他们认为,企业的资金筹资、垫支、耗费、收回和分配,即资金运动,是财务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企业财务活动。企业财务的本质,则是在资金运动中所形成的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不能把资金运动看成企业财务的本质。
第四种观点:企业财务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其再生产过程中进行价值分配的一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其主要理由是:企业财务之所以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由于它是一种分配。财务关系所反映的是建立在企业的价值分配活动及其相应的管理活动基础上人们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资金运动只是一种现象,只有从价值方面去理解,才能真正揭示出企业财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关系的内在依据。
三、“财权流”是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
依上所述,财权作为一种与现代产权思想相适应的财务观念已经渗透到现代财务的一切领域和一切方面。这在学术界已经引起了重视和共鸣。“从西方财务的研究内容来看,在对融资政策、财务结构、投资规划、利润分配、公司改组等一系列财务基本问题的分析阐述中,始终渗透着‘权力’问题,完全可以说是‘价值’与‘权力’的综合考察,如果单纯从‘价值’来论述财务问题,会将其引入歧途”。而且,“单纯以‘权利’论‘权利’,或者单纯以‘价值’论‘价值’,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也不利于发展财务理论,服务财务实践。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资金运动”还是“本金运动”都只是一种价值的运动。如果说,“价值”是从财务活动的现象中或从“物资流”中抽象出来的带本质的东西的话,那么,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某种支配这一价值的“权力”则是隐藏在“价值”背后的更为抽象、更为实在的带支配能力的本质力量,而且这一“权力”与该“价值”、“价值”与相应的“实物”都是附于一体的,只是前者比后者更抽象、更接近事物的内在本质。为此,我们提出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的本质表述: 财权流。 1.财权是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也是企业是否真正开展财务活动的标准。因此,用“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有利于体现财务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会计这一最相近的学科范畴)的矛盾特殊性,更有利于体现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本质特征。“本金投入与收益论”可以作为任一时期的财务本质的一般表述,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就很有必要把“本金论”背后带支配力量的矛盾特殊性体现出来,“财权流”的表述符合了这一要求。 2.一种理论的推进,往往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不是全盘否定。“财权流”的本质表述是在吸取了“本金论”、“资金运动论”等“价值流”的优点并考虑到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思想下得出来的。所谓的财权,是一种“财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权力”的结合,即“财权”=“财力+(相应的)“权力”。这里的“财力”表现为一种价值,是企业的财务资金或本金,而相应的权力便是支配这一“财力”的所具有的权能。这样,用“财权流”来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一方面可用“财力”的流动来替代“本金”、“资金”等“价值流”,发挥它们在本质理论上的优势,而且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企业“应收”、“应付”项目已十分普遍,这些项目与其说是资金或本金,不如说是一种“权力”或“财力”,这样,用“财权流”来表述或许更加贴近现实。另一方面,通过“权力”的流动来体现一种在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与财力相伴随的“权力”的流动过程,实质上就是处理权力双方“财务关系”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金运动论”及“本金投入与收益论”在字面上不能反映财务关系的缺陷。 从产权角度看,一组产权的交换或流动,实质上包括着一组价值的运动,也体现了一定的权、责、利的关系。现代产权经济学表明,“物质商品的交易实质上可以看成是这些物品所有者的一组权利交换,这一点是产权实际存在的原因。尤其对于一个复杂的交换过程来讲,产权的思想意味着权利的交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交换实际上可以分解成不同的人拥有的不同权利之间的交换。”阿尔钦教授干脆说道:“产权不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 3.“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贯穿了财务基本理论的始末,在现代财务的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和统驭地位。我们不难理解,有了独立财权的企业才能成其为财务主体,也才能有自己的财务目标,独立地处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财务关系,并独立行使企业的财务职能。 总之,用“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既充分体现了“本金本质论”的优势,又反映了“本金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注重了“价值”与“权力”的高度融合。如果说,在传统的企业制度下,不讲财权的财务活动还能称之为财务的话,那么,在企业拥有充分的法人产权和财权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在“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前提下,如果脱离“财权”来谈财务,就很难体现现代财务的本质特色。因此,“财权流”是现代财务的恰当表述。
参 考 文 献
伍中信: 《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信息、产权与社会资本分析》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伍中信: 《产权与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张国干:《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财务的本质与职能兼评财务的货币关系 》,《财经论从》1979年第3、4期合刊)。
郭复初:《财务通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版,第6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