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三、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内 容 摘 要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银行会计是银行企业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重要保障,是银行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银行安全稳健运行。笔者在基层银行工作多年,本文针对银行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进行阐述。
浅谈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银行会计是银行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银行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银行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防范和抵御银行风险是一道不可缺少的有效屏障。笔者在基层银行工作多年,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有以下浅见。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资金、财产、信誉蒙受的损失以及将损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银行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银行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银行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银行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一是会计核算风险。如对资产核算不能真实反映其质量状况,对各项准备金的核算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对利润的核算不能真实反映盈亏等;二是决算编制风险。如在决算报表的编报中,随意调整有关利润、资产质量等数据,导致决算报表反映失实;三是结算风险。我国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会计监督风险。主要反映为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导致的资金损失;五是会计操作风险。如因操作失误或者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情况,给银行机构带来的资财损失;六是人员管理风险。如因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品行不端,而发生的会计差错事故或经济案件等。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制度原因:首先,近几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银行创新步伐加快,银行新业务层出不穷,但与之配套的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其次,我国银行业欠缺一个信息提供正确及时,问题反映客观公正,自我调节灵活机动,对策处理果断有效的成熟会计核算监管机制。
(二)管理原因。管理分为外部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这里我们从银行内部管理来说(1)由于会计人员在组织上隶属于其所服务的单位,因而在履行银行会计职责时,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利益,习惯于按照领导们授意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由于受短期目标任务压力,会计核算信息的“三假”(假帐、假证、假表)现象时有发生,使全年信息失真,影响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3)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又大的部门会计,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由于内部管理不严,一旦发生工作疏漏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资金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造成银行信誉受损。(2)银行内控制度不严,会计事后监督又往往流于形式,致使会计内控制度落不到实处,如:重要凭证、印押的管理。
(三)技术原因。现代银行的发展,要求现代会计手段相配套。近年来,我国银行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银行电子化网络建设速度加快,但银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能力没有相应跟上,满足不了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但随之带来的会计风险防范任务日益繁重,从近年来银行部门发案情况看,利用电子计算机作案明显增加。其原因是我国电子防范工作仍较薄弱。从银行内部来说:如一些年纪偏大的会计人员因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知识更新跟不上而面临工作困难,年轻会计员虽拥有较新的知识,但缺乏工作经验,甚至缺少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心。
(四)人员因素。一是部分银行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法律观念,风险意识淡薄,面对往来频繁的业务收支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一些财务人员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适应,以致在工作中处理不当。有的甚至未经过系统的上岗前培训,日常操作中,防范风险意识差,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会计风险;二是个别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品行不端,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远的如英国巴林银行就毁在了里森一人手里,近期如云南省昆明地区富民人行2003年5.08案件,就是钻票据交换的漏洞,利用商业银行和人行票据交换中存在的违规操作,伪造票据进行资金诈骗。 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相互制约及牵制。目前,有些银行网点业务量达不到相当数量,人员配备不足,这样会计岗位的设置就无法达到合理科学,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时有发生,潜伏着较大操作风险隐患。四、个别会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控制重视不够,只停留在强调会计工作“账对表平,帐款相符”等制度的表面上,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一步改进银行企业会计制度。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谨慎会计标准,改进银行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我国银行业适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提高银行机构竞争力的需要。
(二)加强银行会计内控监督管理,构建高效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银行部门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措施,通过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控制,有效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和舞弊行为,通过对会计处理程度的控制,提高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必须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注意选用和培养可信赖的、称职的会计人员,减少错误和弊端的发生,达到监督和控制目的;二是坚持对银行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原则。(1)从银行机构内部监督看,加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关键是要突出重点,增强增对性。特别是对一些会计风险多发机构和易引发会计风险的项目、环节要集中力量,真正把产生风险的原因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以便完善会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从外部监管看,加强对银行会计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关键是要建立符合银行会计特点和适应银行会计发展要求的一整套会计内控评价制度、检查手段和银行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预警系统。比如:建立对银行机构会计内控制度的定期评价制度,对评价不合理的机构下达会计内控整改意见书,督促其纠改存在问题,就可以达到事前防范会计风险的目的。改进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检查手段,有利于进一步适应银行会计工作电子化要求,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建立银行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预警系统,有利于实现对银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管。三是要加大对银行会计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银行会计数据造假行为和形成案件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要对单位进行处罚,而且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银行会计电子化工作。电子技术在银行会计中的普及推广,对银行会计操作规范、核算程序、风险防范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银行会计工作适应这种变化。当前,应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银行会计特点、客观需要和安全性要求,进一步统一规范银行机构会计软件开发管理,实行银行会计软件标准化,促进银行会计电子化进一步发展;二是按照银行会计电子化要求,健全完善会计基本制度和操作流程。在健全会计基本制度方面,重点要明确有关会计电子化的管理模式、岗位设置、电子凭证、支付依据、磁介质档案等规定;在完善操作流程方面,应以业务实现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计算机系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劳动组合形式、信息传递方式和分级授权模式;三是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计算机安全防范。重点要抓会计基本制度执行、操作规范的落实,建立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及密码管理、操作人员级别管理、授权授信管理等工作。同时要加强日常检查指导,定期总结推行会计电子化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银行行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上、人员配备上对会计工作适度倾斜。特别要改变那种会计工作只是简单劳动的错误认识,要真正把那些热爱会计工作岗位、德才兼备的干部配备到会计工作岗位。会计人员数量要符合内控要求,坚决杜绝混岗、兼岗等现象;其次,重视对会计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对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资格证书,建立会计人员考核制度,对会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评,作为晋级加薪的依据,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还要抓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加强会计准则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培训的重点要突出基本会计制度、基本操作程序、电子计算机知识等应知应会内容。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爱岗敬业教育,政策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要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发现异常行为,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会计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为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积极鼓励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同时,会计人员也要积极进取,遵守职业道德,操守行业规范,提高遵守会计制度的自觉性,弘扬“三铁”精神,在银行行业构筑起防范会计风险的牢固防线。
在我国银行改革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银行会计风险,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对潜在的银行风险,既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也不可草本皆兵,谈虎色变,要把防范和化解银行会计风险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来抓,经常掌握银行运行动态,洞悉各种银行会计风险发生的苗头,采取积极、稳妥的对策,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加强对银行会计风险的分析,找准形成风险的症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化解银行会计风险工作水平,就会使银行会计风险减少到最低度,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银行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列教材(之六)项怀城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7-01-0038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