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3
2、证券投资组合的意义 3
3、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与方法 4
(1)证券投资组合三种策略 4
(2)证券投资组合的方法 4
4、风险及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4
(1)投资组合规模对风险及收益的影响 4
(2)行业对投资的影响 5
5、现代证券投资组合局限性 6
内 容 摘 要
摘要: 本文就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理论及其意义,以及投资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并就风险及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分析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局限性。
关键词: 证券投资组合 风险及收益 局限性
证券投资组合分析
一、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是在马柯维茨1952年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范文《证券组合选择》和1959年出版的同名专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框架。‘继马柯维茨之后,经济学家夏普在1963年发表了《证券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罗斯随后于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这些模型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方程式,从不同角度对证券组合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使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在近几十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证券组合是指投资者对各种证券资产的选择而形成的投资组合。由于证券投资的预期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来规避投资中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实现投资效用的最大化。证券组合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呈现为正相关关系。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反之,收益越小,风险越小。理性的投资者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收益大的证券投资组合;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选择风险小的证券组合投资,满足这种要求的组合才是有效的投资组合。但传统的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无法从理论上解决长期困扰证券投资活动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其一是虽然证券市场上客观存在着大量的证券组合投资,但为什么要进行组合投资?组合投资究竟有何种机制和效应?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提出之前,谁也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其二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除了通过证券组合来降低风险外,将如何根据有关信息进一步确定最优投资比例,实现证券市场投资的最优选择?美国经济学家马柯维茨、夏普和罗斯将现代应用经济理论运用于证券市场的组合投资问题的研究,建立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从理论上回答了证券投资活动中的这两个难题。
二、证券投资组合的意义
证券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投资收益率的高低以及投资风险的大小,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策略时希望收益尽可能大而风险尽可能小。简单地把资金全部投向一种证券,/便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一旦失误,就会全盘皆无。因此,证券市场上经常可听到这样一句名言:“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但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所以投资者只能选择在既定收益率的情况下使风险尽可能小的投资策略:或者选择在自己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的情况下追求使总收益率尽可能大的目标;也可以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利弊,综合考虑,做出自己满意的投资决策。证券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获得较高的收益必须承担较高的风险。;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针对投资的风险,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和方法适当降低风险。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是组合证券投资方式,即投资者选择一组证券,而不是以一种证券作为投资对象,然后将资金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到各种不同的证券上进行投资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通过进行有效地证券投资组合,·便可消减证券风险,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证券投资组合是证券投资的重要武器,它可以帮助投资者捕捉获利机会,降低投资风险。
三、证券组合的策略与方法
一般而言,投资者做出投资组合选择,是在上述前提下实现的。首先,投资者所关心的是投资的预期收益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风险;其次,某一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的测定,主要是通过收益率数据和收益率概率分布计算预期价值。对风险测定,主要通过投资组合收益率标准差和方差的计算来实现,最后,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在风险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会追求更高的收益率。而在收益率既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则尽可能进行风险较低的投资。同时组合证券的相关性、种类组合规模等都对证券的收益风险有着一定的影响。
(1)证券投资组合三种策略。
首先是策略保守型策略。这种策略认为,最佳证券投资组合策略是要尽量模拟市场现状,将尽可能多的证券包括进来,以便分散掉全部可分散风险,得到与市场所有证券的平均收益同样的收益,这种策略属于风险不高,收益不大的策略。其次是冒险型策略。这种策略认为,只要投资组合得好,就能超过市场,取得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这种策略组合随意性强,变动频繁,属于风险高,收益高的策略。最后是适中型策略。这种策略认为,证券的价格,特别是股票的价格,是由特定企业的经营业绩来决定的,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一时沉浮不重要,只要企业经营业绩好,股票一定回升到其未来的价值水平。
(2)证券投资组合的方法
这就要求选择足够数量的证券组合。随机选择股票,随着证券数量增加,可分散风险逐步下降,当数量足够多,’大部分可分散风险都能分散掉。把风险大、风险中等、风险小的证券放一起组合,一般而言,风险大的证券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敏感,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风险大的证券获得高额收益,但当经济衰退时,风险大的证券却会遭受巨额损失。相反,风险小的证券对经济形势变化不十分敏感,一般都能获得稳定收益,而不致遭受损失。这种方法收益不高,但风险也不大。把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证券放在一起,能有效地分散风险。
四、风险及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1)投资组合规模对风险及收益的影响
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可以作为选择投资组合规模的基础。在一个投资组合中如果两种证券收益之间呈负相关,则投资者可以扩大其投资规模。这样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应当体现:
1.收益与最低收益组合;
2.选择负相关或相关度低的证券进行组合;
3.在一个证券投资组合规模确定以后,可以通过改变其某一证券投资比率来改变其风险与收益状况。
在理论上,投资者往往选择一种风险为零或较低的投资组合规模。比如,在有两种股票的证券投资组合规模中,其收益符合正态分布,并且呈反向变动,标准差都为a%,则二者为负相关。这样把二者组合在一起,可以使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相反,如果出现完全正相关,则投资组合规模调整对风险的减低不起任何作用。实际上,在现实证券市场中,一种证券投资组合规模中的各种股票存在完全相关的情况很少,大多数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处于0一1之间。随着组合中股票种类的增加,相关系数会趋于1.在纽约股票市场中任意两种之间的相关度在0.5一0.7之间,我国深、沪市则为0.04一0.06之间。这样,如果我们把不同股票进行投资组合,并确保一定的组合规模,就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由此看来,证券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可以体现为组合规模的调整影响投资风险。当证券组合规模调整可以消除证券投资风险时,其就体现为非系统性风险,而对于通过证券投资不能消除的风险而言,则属于系统性风险。由于股票之间相关度会随着投资组合规模的扩大而扩大。如果在一个组合规模中,各种股票之间的相关度越低,其风险就越小。
(2)行业对投资的影响
行业分析属于股票投资的基础分析,由于中国股市己经步入了由投机向投资回归的发展阶段,股票投资的基础分析,己变得越来越重要。行业分析就是对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状况进行分析。行业的景气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有关企业当前的获利能力和未来的增长潜力。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行业是股票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投资盈利的先决条件之一。
首先,对行业进行纵向分析,即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产生、发展、成熟、衰退。可以根据社会对行业的需求变化来确定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各行业随着行业需求的变动呈s形曲线发展。在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股票投资的风险、收益和策略应有所不同。生产期,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新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市场前景不明朗,需要投入较多的研究发展费用,而获利较少,此时投资者往往要冒失败的风险。发展期,新产品得到认可,销售量、投入量大大增加,在这一阶段投资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己大大降低,在同类企业中选择管理水平高,较早进入该行业及拥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则回报会更丰厚。成熟期,销售量呈缓慢增加,竞争激烈,利润也随之下降。此时,企业大多表现出稳健发展的特征,收益增长虽不及发展期,但风险却更小,适合不喜欢冒风险的投资者。衰退期,行业进入衰退期,利润下降,规模会逐渐减小。此时不适宜投资。若己投资,则需要密切注意股票市价的变动,调整相应的投资组合。其次,还须从横向的角度,对各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即行业特性分析。如行业竞争,它包含五种竞争力量;行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行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能说明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弹性系数二某行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行业供求形势;需求结构,即行业产品需求的地域、层次、时间分布;发展的技术进步;所使用的主要资源;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等八方面的问题。通过上述两方面研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状况,以便确定最优投资方案。
五、现在证券投资组合局限性
(1)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前提假定有相当的局限性,影响了其实效性
为了研究的方便,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假定前提非常多,但很多假定难于进行科学和客观的实证,因而其可靠性值得怀疑。例如马柯维茨认为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都是风险的厌恶者,人们对此假定的真实性就很有怀疑,现实中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都远比马柯维茨的假定要复杂得多。另外,马柯维茨认为预期收益和风险的估算是对一组证券实际收益和风险的正确度量,相关系数也是对未来关系的正确反映;方差是度量风险的一个最适当的指标等观点,这在现实中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因为历史的数字资料不大可能重复出现,一种证券的各种变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经常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理论假设与现实的脱节。
(2)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很苛刻的前提条件,缺乏可操作性
其一,产生一套投资组合需要相当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和精通理论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并且要对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的各种变化做出迅速的反映,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难于做到的。其二,利用复杂的数学方法由计算机操作来建立证券组合,需要输入大量的统计资料,这要以这些资料的准确性绝对可靠为前提,但现实中人多数收益的预计率是主观的,具有很大的误差,应用成本也相当高。其三,由于大量不能预见的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使证券所实现的收益率发生很大的变化,使以前的预测完全失去真实性,这就必须对现有组合中的全部证券重新评估,并进行连续不断的大量的数学计算工作,造成巨额消耗,因此可能得不偿失。
(3)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提出可以通过各种非相关证券的组合来对风险进行分散,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实际上这种风险分散方式的前提是风险既不能改变也不能消灭,但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很多风险可以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得到克服和改进因而这种风险分散方式具有静态和被动的特征。而且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虽然通过风险分散方式也能得到一个最优结果,但这种结果仅仅是由投资数量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并非是由改进风险的收益和成本所决定的,因而这种风险分散方式缺乏经济学的内涵和必要的经济动力。
总之, 在借鉴和应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现代证券组合投资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及局限性,尤其在我国的证券投资中, 由于证券市场的体制和政策造成的“政策市”和“消息市”问题, 常常使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相对于非系统风险占有较大比例,因而应用局限性也很明显,所以笔者希望正在和准备进行证券投资的人们能正确认识证券投资组合,灵活运用。
参 考 文 献
[1]杨桂元,唐小我。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