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2、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
2.1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
2.2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构成要素
2.3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3、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4、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4.1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4.2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5、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建设措施
5.1、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5.2.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5.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5.4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5.5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
5.6 营造会计职业良好环境机制
6、结论
7、参考文献
1、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悠久漫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仁义礼智信”
早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遵循、崇尚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职业道德亦被确定为各类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工作处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职业道德在整个会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会计界的老前辈、近代会计学的奠基人潘序伦先生就高度重视会计职业道德,他认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他创办了立信会计学校,造就了“信以立志,信以守
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精神,构造了立信会计模式。国际上亦对会计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论述,如1980年7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委员会拟订并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批准,公布了《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了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等七个方面的职业道德内容。在我国,江泽民同志亦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朱镕基同志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际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正是对广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2、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
2.1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则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谨仔细,一丝不苟,勤俭理财,严格按会计规范办事,自觉抵制非首先因素的侵袭等等,均是良好的会计工作作风。
2.3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 1)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 3)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 4)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 5)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 6)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 7)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3、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4、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4.1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就会计行业总体而言,主流是好的,《会计法》日臻完善,会计发展也与国际接轨。但与此同时 ,会计界内一些职业道德问题和缺陷也显现出来,其典型表现有:
(1)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甚至败坏、沦丧,主动违法犯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利益的驱动。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抵挡不住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原则,谋取私利,贪赃枉法。
(2)违背职业准则,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中最主要的道德规范,而现在最普遍性的问题,即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小至中小企业贷款经营,大至上市公司公布虚假财务信息。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即使在外部监督、稽查时,一些会计人员善于掩盖问题,表现出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且善于与外部监督稽查人员沟通和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少数注册会计师偏离了独立执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 ,明知有假而报假 ,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3)业务知识欠缺 ,不熟悉法规,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工作拖拉,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 ,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个私企业中,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等。
4.2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领域里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法违纪及不良的职业道德行为,尽管是少数 ,但其带来的危害性和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产生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主观上的不良动机,也有客观上的不可不为的环境因素。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会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 ,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 ,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有后述因素,但与其自身素质偏低极有关系。
(2)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历史造成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现在虽然是市场经济时代,但当一个企业都需要对外报送各个部门所需的各种口径的报表 ,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
(3)利益驱动及单位负责人的不良影响。
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单位负责人是企业 目标的实施者,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负责人的道德水准。会计人员受聘受雇于单位负责人 ,其衣、食 、住、行、任免 、奖惩 、以至于下岗失业,均取决于单位负责人。而这种应聘雇佣关系的存在,会计人员不能不考虑单位负责人的利益。因为只有尽力博取其信任,才能获得雇佣关系的延续。而且从实践上看,会计人员也确实根本无法阻止单位负责人的行为。
5、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建设措施
5.1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即在法律上,我们要有法可依,用法律来指导我们的道德建设。这个法律必须是逐步完善的,以实用于出现的各种案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的执法力度,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乱纪问题,必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5.2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建立一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一方面要加强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他们的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另一方面更应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从会计专业的学生抓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同时,还应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舆论可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起到扬抑作用。在会计领域中,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管理部门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必须追究相应责任,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同时同过正反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松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5.4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我们应了解每个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处罚机制,组织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专项检查,加大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奖优惩劣,倡导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能达到组织的目标,还能满足个人的需求。通过这种奖惩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使受到褒奖的会计人员感到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回报和社会肯定,从而促使其强化职业操守,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5.5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
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情况。完善单位内外监督机制,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监控与对会计行为的决策者进行监控相结合,以明确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公正客观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
5.6 营造会计职业良好环境机制
职业道德遵守虽然具有自觉的性质,但是也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在大范围内大力提倡遵守职业道德光荣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意识,树立崇尚诚信的社会风气,给会计人员履行职业守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宣传,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会计诚信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树立起诚信道德的新风尚,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维护职业道德尊严,促进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深入人心。有效地制约和防止企业会计职业判断弄虚作假、粉饰报表,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6、结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强。因为各项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是会计人员来执行的,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业务处理的主观判断以及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7、参考文献:
[1]陈汉文.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M].北京:科学经济出版社,2005(4)
[2]胡志英.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冶金财会,2011(9)
[3]徐荣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之我见 [J].职业技术,2005(10)
[4]杨春平.《会计法律与职业道德规范论》.法律出版社.2005
[5]张莉.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伦理道德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6,
[6]傅锡原.《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张明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