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46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与传统的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涵义。通过分析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会计目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上存在的矛盾与统一,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财务会计主要是以定期编报会计报表的形式,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然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和相关,就需要有合理的计量属性。关于资产的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计量模式向以公允价值为主导的计量模式的过渡,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
1、历史成本的涵义
即在初始确认时已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的入账原值为其历史成本,即资产取得时的实际资金消耗量,而且一经确定,原值数额不得随意更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直是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单一计量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无形资产、市场资产、管理资产、人力资产等软资产不断涌现,衍生金融工具更是日新月异,它们可能没有初始投资,某些程度上使传统的资产计价模式毫无用武之地,以传统模式计量某些金融工具,可能被认为相关性与可靠性具失。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迫切需要产生新的会计计量属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