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695
会计计量中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所导致的储蓄与信贷危机,造成社会公众对金融银行业体系的信用丧失,并对会计上一直所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的有用性产生了怀疑,尽管很多破产金融机构的经济净值都为负的情况下,但他们向外披露的经济净值在历史成本计量下都显示为正数。这迫切需要一个反映现时经济状况的新计量属性的产生,公允价值计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产生,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让金融监管机构和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金融机构当下的实际情况和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从而为有用的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 会计计量;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并没有构建在过去已经产生的相关交易基础上,其中包含事项,甚至可以说公允价值也并没有建立在现在已经发生的交易基础上;其次,公允价值是实际发生交易的双方在已经熟知意欲的基础上实施交易时所的参照现行交易所已经达成的资产购买或者负债转移以及清偿时的相应金额,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资产以及负债都是单项或者单批次的;再次,买卖双方已经自愿签订了相应的契约,但是交易还没有开始进行或者正在进行但是却没有执行完。针对如上情况,交易已经发生而出现的具体成本以及价格是不可能形成在此时的,由此可见,可以将公允价值看作是一种在进行现行价格参照的情况下而对交易价格进行的有效估价。一般来说,公允价值的自身计量属性能够充分满足使用信息的相关用户的实际决策要求,由于其能够对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进行客观有效地反映,使得所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有用;同时,其的自身属性还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经营成果进行反映。
二、历史成本
在二十世纪伊始,货币已经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