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62
我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电算化会计的飞速发展,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舞弊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对这些舞弊行为的对策进行研究,从而加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意识,使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起源于美国(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而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开始于1979年。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传统的会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虽然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地发展,但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还是存在着许多弊端。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丑闻不断。会计舞弊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因此,探讨分析会计舞弊现象、成因,寻求审计对策,对遏制此起彼伏的会计舞弊案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的含义及手法
电算化会计舞弊是指利用业务便利、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法操作。第二,篡改输入。第三,篡改文件。第四,篡改程序。第五,作法操作。第六,篡改输出。第七,其它方法。如通过物理接触、电子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